十二经脉包括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中的“十一脉”,其中甲种本,即《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载“臂少阴温(脉)”之循行近于今之手少阴心经;而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载“臂少阴脉(脉)”则近于今之手厥阴心包络经。《灵枢·经脉》才明确载全了十二经脉,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经脉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二经脉,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经脉
百度百科-十二经脉
2019-01-30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1:57: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十二经脉具体指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这十二条脉络。这些经脉不仅连接着脏腑,还遍布全身,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十二经脉的...

  • 十二经脉在中医理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遍布人体头部、胸腹部及四肢,贯穿全身,是调控气血运行的关键通道。具体包括以下十二条经脉:1. 太阳经起于目内眦,止于颞下。2. 阳明经起于鼻翼,止于髆骨。3. 少阳经起于目眶,止于耳后。4. 太阴经起于鼻孔,止于关元。5. 厥阴经起于内踝,止于胸部...

  • 十二经脉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包括手足三阴经和三阳经。具体而言,这些经脉分别对应不同的器官和功能。手太阴肺经负责调节肺部的健康,手阳明大肠经则与大肠的运作紧密相关,足阳明胃经则关注胃的健康,而足太阴脾经则与脾脏功能相连。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分别影响心脏和小肠的功能,足太阳膀胱经与...

  • 十二经脉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等。十二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连接了人体各个部位,构成了气血运行的通道。以下是关于十二经脉的详细解释:1. 手太阴肺经:此经脉起始于胸部,联系至手臂内侧,涉及多个与呼吸、语言功能相关的穴位。此经的畅通有助于维护呼吸系统的健康...

  •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也称为“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