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要背哪些

我想学中医,学中医先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一般说西医是直观医学,它的诊断基本依靠直观(检查、影像、化验、解剖);中医是抽象医学,它靠中医的理论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师,理论基础的功底必须雄厚,才能成为真正好的中医师。这方面可以看《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如果能结合看古籍《素问》更好)。再看《中医内科学》,从中知道怎样进行辨证论治。(如果能结合看一些古籍如《伤寒论》《温病条辨》更好)。接下去是背古方剂和中药,背得越多越好,两者同时进行,有助于对古方剂的理解、对药性的的理解和记忆。这有《方剂学》和《中药学》可用。有了理论做基础,初步知道怎样辨证论治,又有了古方做参考加上掌握了药性可以加减用古方,此时你就可以大胆行事细心求证地为周围的亲朋好友看一些普通的毛病。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经验会慢慢的积累,以后再看《妇科学》《儿科学》这样对中医你就比较全面。(因为中医是成人妇科儿科一起看的)平常再看一些西医的生理学、病理学,可以作为临床的参考。这是学习实用中医的我的浅见,仅供参考。若你是想参加国家的中医考证,那就按照考试大纲的科目先后进行学习。祝你成功!2009-03-19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方剂学,中医学,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推拿……背个三五年就背得差不多了。2009-03-19
最起码的药性四百味,濒湖脉诀,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等!2009-03-19
中基、中诊、中药、方剂、经络腧穴,这是要识记的基础,同时也要临床应用。2019-06-20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2:39: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学习基础课程: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构建中医理论体系。3、学习针灸学: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参考《针灸学》、《针灸大成》等书籍。4、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了解中医在不同领域的临床应用。5、实践操作:...

  • 在中医领域,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这四部经典著作,被广泛认为是中医学习的基础。这些书籍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医学知识,更是古代医者智慧的结晶。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伤寒论则深入探讨了外感病的治疗原则,金匮要略则涵盖了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而温病条辨则在温病治疗方面提...

  • 1. 中医学的核心理念是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2. 脏腑功能与病理变化是中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涉及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3. 经络系统是连接脏腑与体表的通道,气血通过经络循环全身,维持生命活动。4. 诊断疾病时,中医师会综合望、闻、问、切四诊,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5. 辨证论治...

  • 学习中医需要克服每天枯燥的背诵,要做好心理准备,中医专业几乎每本书都需背诵。进入医疗学校后,除了专业课,还需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课程。中医专业涵盖范围广泛,包括中医基础、中药、方剂、针灸、推拿、解剖、病理学等内容。学习中医不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临床实践。中医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内容如下:1、中基大纲:哲精气血津液神,藏象五六奇恒伸。经络经奇别筋皮,因淫疠情食劳理。发即徐伏继合复,病机邪 五津。防治则正反标本,阴阳调理制三因。2、绪论:中医理论初形成,内难神农伤寒经。晋王叔和脉经许,甫谧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隋元方,千金百科思邈成。南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