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有一个翳风穴,为什么有些人一点按那里回咳嗽

翳风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翳风穴位于人体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翳风能够对一切邪风导致的疾病有效,即善治一切风疾。风可分为内风及外风,内风常导致中风,偏瘫等疾病,外风则易导致伤风感冒。
内风多是由于人体阴阳不协调、阳气不能内敛而生,比如肝阳上亢,动则生风,导致“肝风内动”而发生突然昏倒,相当于西医中的突发脑血管病。而外风是由于外界即自然界的不合乎正常时节的风,或者是正常的风但由于人的体质弱、免疫力下降致病。内风和外风可以相互转化。
而正因耳穴与人体经络、脏腑相通,且联系密切。有时在家用耳穴治疗疾病,不用打针也不用吃药,只配合健康的饮食和作息就能轻轻松松自我诊治。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忌冷、酸、辣食物:冷冻、辛辣食品会刺激咽喉部,使咳嗽加重。因此,咳嗽时不宜吃冷饮或冷冻饮料, 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最好加温后再喝。患过敏性咳嗽的孩子更不宜喝碳酸饮料,以免 诱发咳嗽发作。酸食常敛痰,使痰不易咳出,以致加重病情,使咳嗽难愈。
2、禁食橘子:许多人认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于是让患咳嗽的孩子多吃橘子。实际上橘皮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生热生痰。
3、忌鱼腥虾蟹:常见咳嗽在进食鱼腥类食品后咳嗽加重,这与腥味刺激呼吸道和对鱼虾食品的蛋白过 敏有关。过敏体质的咳嗽时更应忌食上述食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翳风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咳嗽
2020-05-12
翳风穴
〔释名〕“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
〔出处〕《针灸甲乙经》。

〔位置〕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针灸集成》:“在耳根部,距耳五分”。
〔局部解剖〕
肌肉:后方由浅到深为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二腹肌后腹。
神经:耳大神经,深层当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血管:耳后动、静脉和颈外浅静脉。
〔类别〕手足少阳之会。
〔功效〕利颊、聪耳、正口僻。
〔主治〕
古代记述: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口噤、颊肿、牙痛、瘰疬、暴喑、牙车急痛、耳中湿痒、耳红肿痛、视物不清。
近人报道:面瘫、腮腺炎、聋哑、颞颔关节痛。
〔方例〕
耳聋气闭:听会、翳风。
暴喑不能言:翳风、通里。
急性腮腺炎、翳风、颊车、合谷。
项部瘰疬:翳风、天井、足临泣。
〔刺灸法〕向上角或对侧内眼角方向刺入1~1.5寸;如治聋可向内上方刺入,治哑可向内下方刺入;治面瘫时还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不用直接灸,艾条温灸5~15分钟。2017-02-06
mcxzy 阅读 92 次 更新于 2024-07-07 09:19: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主治耳聋、中耳炎、腮腺炎、面瘫、下颌关节炎。但有时对喉咙有刺激而咳嗽。

  • 1. 翳风穴位置与功效: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耳后的凹陷处。此穴位属于人体经脉交会处,常按摩这一穴位可疏通耳后的经脉,具有聪耳通络、开窍醒神的效用。对于头痛、耳聋、耳鸣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2. 穴位与中医理论:在中医理论中,穴位是身体能量流动的通道,也是调节机体功能的关键点。翳风穴作...

  • 翳风穴[位置]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功效]利颊、聪耳、正口僻。 [主治] 古代记述: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口噤、颊肿、牙痛、瘰疬、暴喑、牙车急痛、耳中湿痒、耳红肿痛、视物不清。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 有遮蔽,掩覆之义;风指风邪。 因穴在耳后下方陷中,耳形状似毛扇,如遮蔽风邪之屏翳,故名翳风。“翳”在《广韵》载“蔽也”,《会元针灸学》云:“两耳如翳,两完骨如屏,所谓为挡前后之风。开口空孔中,为风眼,邪乘开口易冲入空窍;闭口前有耳,后有完骨,下有颊骨护之,故名翳风。

  • 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的乳突部位,是中医经络穴位之一。这一区域疼痛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包括但不限于肌肉紧张、神经痛、炎症等。二、翳风疼痛的表现 翳风疼痛主要表现为耳后乳突区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钝痛、刺痛或刀割样疼痛,也可能伴随肿胀、麻木或紧绷感。患者可能会在轻轻触摸或...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