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有一个翳风穴,为什么有些人一点按那里回咳嗽

翳风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翳风穴位于人体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翳风能够对一切邪风导致的疾病有效,即善治一切风疾。风可分为内风及外风,内风常导致中风,偏瘫等疾病,外风则易导致伤风感冒。
内风多是由于人体阴阳不协调、阳气不能内敛而生,比如肝阳上亢,动则生风,导致“肝风内动”而发生突然昏倒,相当于西医中的突发脑血管病。而外风是由于外界即自然界的不合乎正常时节的风,或者是正常的风但由于人的体质弱、免疫力下降致病。内风和外风可以相互转化。
而正因耳穴与人体经络、脏腑相通,且联系密切。有时在家用耳穴治疗疾病,不用打针也不用吃药,只配合健康的饮食和作息就能轻轻松松自我诊治。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忌冷、酸、辣食物:冷冻、辛辣食品会刺激咽喉部,使咳嗽加重。因此,咳嗽时不宜吃冷饮或冷冻饮料, 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最好加温后再喝。患过敏性咳嗽的孩子更不宜喝碳酸饮料,以免 诱发咳嗽发作。酸食常敛痰,使痰不易咳出,以致加重病情,使咳嗽难愈。
2、禁食橘子:许多人认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于是让患咳嗽的孩子多吃橘子。实际上橘皮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生热生痰。
3、忌鱼腥虾蟹:常见咳嗽在进食鱼腥类食品后咳嗽加重,这与腥味刺激呼吸道和对鱼虾食品的蛋白过 敏有关。过敏体质的咳嗽时更应忌食上述食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翳风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咳嗽
2020-05-12
翳风穴
〔释名〕“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
〔出处〕《针灸甲乙经》。

〔位置〕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针灸集成》:“在耳根部,距耳五分”。
〔局部解剖〕
肌肉:后方由浅到深为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二腹肌后腹。
神经:耳大神经,深层当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血管:耳后动、静脉和颈外浅静脉。
〔类别〕手足少阳之会。
〔功效〕利颊、聪耳、正口僻。
〔主治〕
古代记述: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口噤、颊肿、牙痛、瘰疬、暴喑、牙车急痛、耳中湿痒、耳红肿痛、视物不清。
近人报道:面瘫、腮腺炎、聋哑、颞颔关节痛。
〔方例〕
耳聋气闭:听会、翳风。
暴喑不能言:翳风、通里。
急性腮腺炎、翳风、颊车、合谷。
项部瘰疬:翳风、天井、足临泣。
〔刺灸法〕向上角或对侧内眼角方向刺入1~1.5寸;如治聋可向内上方刺入,治哑可向内下方刺入;治面瘫时还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不用直接灸,艾条温灸5~15分钟。2017-02-06
mcxzy 阅读 9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5:39: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此穴对各种邪风引起的疾病有效,尤善治各种风疾。风可分为内风和外风两种,内风常导致中风、偏瘫等疾病,外风则易引发伤风感冒。内风多因人体阴阳失衡,阳气不能内敛而生,如肝阳上亢动则生风,导致“肝风内动”,这与西医中的突发脑血管病相似。外风则是由于外界不合时令的风,或人的体质虚弱免疫力...

  • 总的来说,耳朵后面的穴位是翳风穴,其位置位于耳垂后方凹陷处。这一穴位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适当地刺激翳风穴有助于缓解多种疾病症状,促进头部和颈部的健康。

  • 翳风穴位于耳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处,是三焦经和胆经的交会穴。此穴主要用于治疗耳聋、耳鸣、牙痛、颞颌关节病及面神经麻痹等疾病。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即翳风穴的具 置,也被称为耳垂后侧突起骨骼前的小凹陷。轻轻按压该凹陷处,会感到轻微的刺痛,这也是其位置...

  • 1、耳部疾病:翳风穴平时可以用于按摩来治疗耳朵疾病,比如老年性耳鸣,还可以治疗耳聋、中耳炎,通常按摩翳风穴可以起到聪耳明目的作用。翳风穴是三焦经穴位,所以对耳朵的影响较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耳朵疾病;2、面瘫:面神经从此经过,所以对于面瘫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腮腺炎:周围也有腮腺,腮...

  • 现代人愈发重视穴位养生,而翳风穴则是其中重要的穴位之一。它位于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的凹陷处,被耳垂所遮掩。翳风穴周围分布着耳大神经和深层为面神经干,并伴随耳后动、静脉及颈外静脉。取穴时,正坐或侧伏,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即可找到。翳风穴的深层解剖显示,...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