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释义
翳风,首见于《针灸甲乙经》曰:“翳风,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刺入五分,灸三壮”。
翳,原指羽扇,有遮蔽,掩覆之义;风指风邪。 因穴在耳后下方陷中,耳形状似毛扇,如遮蔽风邪之屏翳,故名翳风。“翳”在《广韵》载“蔽也”,《会元针灸学》云:“两耳如翳,两完骨如屏,所谓为挡前后之风。开口空孔中,为风眼,邪乘开口易冲入空窍;闭口前有耳,后有完骨,下有颊骨护之,故名翳风。
翳风穴 Yīfēng TE17
位置: 翳风穴在耳垂后方, 当乳 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归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之会穴。
别名:耳后陷中。
功效: 聪耳 明目 , 疏风 通络。
主治
手少阳三焦经之翳风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如周围性面瘫、神经性耳鸣、呃逆等。
翳风穴下布有耳大神经、耳颞神经、颈外动静脉、腮腺、面神经干、迷走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针刺翳风穴能改善局部神经调节、血管营养、淋巴循环,使面瘫、耳鸣耳聋、面肌痉挛、中耳炎等得到改善、治愈。
对于呃逆患者,针刺翳风穴还可使处于兴奋状态的迷走神经抑制,抑制膈肌的异常兴奋,使膈肌痉挛缓解,从而发挥止呃的作用。
周围性面瘫 : 李爱爱研究发现穴位贴敷翳风穴配合电针可以明显促进面神经恢复的起效时间及疗程缩短,且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又是手、足少阳经之交会穴,其位于耳垂下缘后方的凹陷中,首次见于《针灸甲乙经》,具有祛风、通络、调气、开窍、降逆等作用,以达到通耳窍、利头面、降呃逆的作用。晋代的《针灸甲乙经》中记载:“痉不能言,翳风主之。聋,翳风及会宗,下空主之:口僻不正,失欠,口不开,翳风主之。”现代的研究表明翳风穴所处位置,在下颌支与乳突之间,从解剖学来看,该穴处在面神经干从茎乳孔中出颅处的体表投影上。将清热活血,祛风通络的药物直接贴敷于该穴,药物通过透皮吸收,直接作用于面神经可以明显减轻水肿、消除炎症,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并可以促使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从而起到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神经性耳鸣 :杜国良研究发现针刺治疗耳鸣的主要穴位.翳风穴和风池穴,可激活Sp5、IC、NLL、CN、中缝核等中枢部位的神经元;刺激此两个穴位的感觉信号能影响听觉系统和中缝系统的神经元活动。刺激这两个穴位的感觉信号向Sp5的传递各有其特异部位,即双侧SpSC的外侧区是刺激风池穴信号特异传入部位;对侧Sp5I的外侧和腹外侧区是刺激翳风穴信号特异传入部位;二者传入信号在Sp6的其他区域、IC、NLL、CN、中缝核是重叠的。
呃逆: 马长注等选取顽固性呃逆 68 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 2 组,即对照组(n=34 例)仅使用指压翳风穴治疗,观察组(n=34 例)联合使用旋覆代赭石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85.29%,观察组为 100.00%,后者显著优于前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022-06-18
翳风,首见于《针灸甲乙经》曰:“翳风,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刺入五分,灸三壮”。
翳,原指羽扇,有遮蔽,掩覆之义;风指风邪。 因穴在耳后下方陷中,耳形状似毛扇,如遮蔽风邪之屏翳,故名翳风。“翳”在《广韵》载“蔽也”,《会元针灸学》云:“两耳如翳,两完骨如屏,所谓为挡前后之风。开口空孔中,为风眼,邪乘开口易冲入空窍;闭口前有耳,后有完骨,下有颊骨护之,故名翳风。
翳风穴 Yīfēng TE17
位置: 翳风穴在耳垂后方, 当乳 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归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之会穴。
别名:耳后陷中。
功效: 聪耳 明目 , 疏风 通络。
主治
手少阳三焦经之翳风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如周围性面瘫、神经性耳鸣、呃逆等。
翳风穴下布有耳大神经、耳颞神经、颈外动静脉、腮腺、面神经干、迷走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针刺翳风穴能改善局部神经调节、血管营养、淋巴循环,使面瘫、耳鸣耳聋、面肌痉挛、中耳炎等得到改善、治愈。
对于呃逆患者,针刺翳风穴还可使处于兴奋状态的迷走神经抑制,抑制膈肌的异常兴奋,使膈肌痉挛缓解,从而发挥止呃的作用。
周围性面瘫 : 李爱爱研究发现穴位贴敷翳风穴配合电针可以明显促进面神经恢复的起效时间及疗程缩短,且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又是手、足少阳经之交会穴,其位于耳垂下缘后方的凹陷中,首次见于《针灸甲乙经》,具有祛风、通络、调气、开窍、降逆等作用,以达到通耳窍、利头面、降呃逆的作用。晋代的《针灸甲乙经》中记载:“痉不能言,翳风主之。聋,翳风及会宗,下空主之:口僻不正,失欠,口不开,翳风主之。”现代的研究表明翳风穴所处位置,在下颌支与乳突之间,从解剖学来看,该穴处在面神经干从茎乳孔中出颅处的体表投影上。将清热活血,祛风通络的药物直接贴敷于该穴,药物通过透皮吸收,直接作用于面神经可以明显减轻水肿、消除炎症,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并可以促使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从而起到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神经性耳鸣 :杜国良研究发现针刺治疗耳鸣的主要穴位.翳风穴和风池穴,可激活Sp5、IC、NLL、CN、中缝核等中枢部位的神经元;刺激此两个穴位的感觉信号能影响听觉系统和中缝系统的神经元活动。刺激这两个穴位的感觉信号向Sp5的传递各有其特异部位,即双侧SpSC的外侧区是刺激风池穴信号特异传入部位;对侧Sp5I的外侧和腹外侧区是刺激翳风穴信号特异传入部位;二者传入信号在Sp6的其他区域、IC、NLL、CN、中缝核是重叠的。
呃逆: 马长注等选取顽固性呃逆 68 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 2 组,即对照组(n=34 例)仅使用指压翳风穴治疗,观察组(n=34 例)联合使用旋覆代赭石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85.29%,观察组为 100.00%,后者显著优于前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02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