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中医学重点考点: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行学说?

说起五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就是大众熟知的五行。但是在中医的眼中,五行,并不是五种物质。而是象征着五种属性的现象和事物。

木曰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的特性,从而引申为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或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从而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上升、光明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爰”,通“曰”。稼穑泛指人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从而引申出凡是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方”、“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的说法。

金曰从革,“从”,顺也;“革”,变也。这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金之质地虽刚硬,可以作为兵器以杀戮,但有随人意而改变的柔和之性。继而引申出凡是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属于金。

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从而引申出凡是具有滋润、下行、寒凉、或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

这些,就是五行的特性。

而从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则下表可以归纳

以上就是中医五行学说中的基本概念

那么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了相生、相克、制化、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几个方面

相生:五行之间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表现为“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进克制、制约的关系。表现为“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而五行在中医学方面的应用则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理方面:

病理方面:五行学说可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某脏有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疾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以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

在疾病诊断方面:

好了,以上就是五行在中医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内容和基本的运用方法。
2021-07-24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3:22: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答案:C。考点三:寿夭的规律 《灵枢·天年》:“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

  • 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医学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诊断学。医基:医学基础知识的简称,考试涉及到的主要学科为:医学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这六门科目。部分地区还有可能涉及到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组织胚胎学...

  • 一、感冒 1.宋·《仁斋直指方》首先提出“感冒”病名。2.病因病机:病因以风邪为主,病机为肺卫不固,卫表失和。3.病位:肺卫。4.分证论治: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

  • 中医三基,核心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与中药学三个基本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基本概念和原理,构成中医疾病认知与治疗的框架,是指导临床实践的依据。中医诊断学,则是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信息,辨识疾病性质、部位与原因,强调综合分析...

  • 中医学基础考试重点是:1、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洽的科学知识体系。2、中医基础体系形成标志,四大经典:《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3、...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