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苓桂术甘汤简介

苓桂术甘汤记载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其组成为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之功效。主治痰饮病,为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特发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美尼尔病、心包积液、风湿性关节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属痰饮内停者。

苓桂术甘汤对免疫功能具有促进、调节作用,又有广谱抗过敏作用,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并对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抑杀作用,因而对慢性胃炎、支气管哮喘应有一定治疗作用。该方剂对胃肠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和利尿作用,同时对心脏血管功能、血液流变学均具有改善作用,因此对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水肿应当有一定治疗作用。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对肝胆功能及胃肠道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均有十分积极影响,这对保证上述适应证的疗效可起到辅助作用,同时还发现该方剂各味中药均具有抗肿瘤作用。因此应用范围可适当扩大。但是对上述适应证和并发水肿,从现代医学分析,大多已合并心力衰竭或其他心功能障碍,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还应配合现代医学解痉止喘、吸痰吸氧、强心利尿等治疗为宜。

详见百科词条:苓桂术甘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9 15:21:36 共695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2022-10-05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2:22: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苓桂术甘汤记载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其组成为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之功效。主治痰饮病,为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特发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美尼尔病、心包积液、风湿性关节炎、病毒...

  • 苓桂术甘汤旨在解决两个核心病证:一是《伤寒论》中描述的心下不适和气逆头晕,二是《金匮要略》中的痰饮阻滞导致胸胁满闷和目眩。两者虽病因各异,但病机都涉及水液代谢失常。治疗时,茯苓助排水,白术健脾防水逆,桂枝通阳疏气,甘草则补益心阳,整体上起到温中降逆、化饮利水的功效。在临床实践...

  • 1. 苓桂术甘汤是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经典温阳化饮方剂。2. 该方由茯苓、桂枝、白术和炙甘草组成,比例为20克、15克、10克和10克。3. 苓桂术甘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水饮停滞症状,如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晕心悸等。4. 舌苔白滑、脉象沉紧是该方的主要诊断依据。5. 该...

  • 桂苓甘术汤,源自《删补名医方论》,专为治疗心下痰饮,胸胁胀满及目眩症状而设。方剂由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组成,具体用量为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三两。此方以六升水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有助于通过小便排解痰饮。赵良在集注中解释,心胞络脉的波动会导致痰饮积聚于心胞,导致...

  • 苓桂术甘汤。一、简介:千古祛湿第一方是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和炙甘草四味药组成。这个方子可以从根本上断绝湿气,有利于治疗湿气引起的多种疾病。茯苓利湿,桂枝渗湿,白术健脾,炙甘草调和药性。二、服用方法:服用方法是将以上四味药放入两瓶矿泉水,大火烧开,小火煎煮半个小时,差不...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