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30|起则头眩-苓桂术甘汤

七二、“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心下是胃,位于横膈膜处。正常人的水以气化状态从大肠升上来进入肺。

伤于寒时应先发表,结果病人还没发表时,先吃坏食物,上吐下泻,肠胃津液伤到,后再跑来开方。吃了发汗的药后,肺里的津液也伤到,横膈膜上面的津液没了,上吐下泻后,横膈膜下面肠胃里的津液也没了,水气来不及补充,水停在横膈处无法动。

横膈膜像海绵一样会吸水。西医的观念认为:头晕是中耳不平衡。中医的观念认为,两耳是天平,天平的底座在横膈膜,当水饮在横膈膜不能排掉时,人一动水也动,天平底座晃动导致天平动,故“ 起则头眩 ”。

“ 脉沉紧 ”,即里寒,水是寒的,且在横膈膜;“ 发汗会动经 ”,因为身体的血脉、经络、肌肉都靠水份来滋养,一发汗没水了就抽筋;“ 身为振振摇者 ”就是横膈横的水在晃,用苓桂术甘汤。

茯苓白术去中焦水,桂枝降逆,苓桂术甘汤一下去,中焦的水排出,头晕现象即去掉。临床上,起则头眩, 移动或站起来的时候会晕眩,就是苓桂术甘汤证 。

起则头眩原因 很多,不单单是伤寒汗吐下后,还有平常喝水喝太快,水慢慢累积停在中膈,也会头晕;还有一种是“思”,思伤脾,造成脾的运化不好,土生金的时候,一部分水会气化上去,一部分水会停在横膈膜上。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二两,甘草二两。

黄金比例:4:3:3:2,茯苓最多,利水力量很强。临床上这一处方用得很多,病人还常常有恶心,再加点半夏。

用量及煎煮法:

茯苓4钱,桂枝3钱,白术2钱,甘草2钱,六碗煮三碗,去滓,分温三服。

苓桂术甘汤用于水饮停在中膈,平时感觉肌肉跳两下,面皮在跳,也是因为水饮,因为脾主肌肉主四肢,亦用此方解。2022-07-19
mcxzy 阅读 32 次 更新于 2025-04-11 23:17: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起则头眩原因 很多,不单单是伤寒汗吐下后,还有平常喝水喝太快,水慢慢累积停在中膈,也会头晕;还有一种是“思”,思伤脾,造成脾的运化不好,土生金的时候,一部分水会气化上去,一部分水会停在横膈膜上。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二两,甘草二两。黄金比例:4:3:...

  • 伤寒论第67条辨: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原文解释:伤寒病人,或经过涌吐或经过攻下的治疗以后,感觉胃脘部气逆闷满,并且气上冲胸膈,起立时就头晕目眩,脉象沉紧,此时再用汗法以发其汗,就会影响及于...

  • 七六、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水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当用汗剂发完汗后,胃里很干燥,会渴,如果这时大量的水下去,在肠胃功能很衰弱的时候热力不够把水化掉,就梗在中膈成水饮,出现起则头眩,即...

  • 伤寒论第67条辨: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原文解塌滑释:伤寒病人,在经过涌吐或攻下治疗之后,可能会出现胃脘部气逆胀满,气上冲胸,站立时头晕目眩,脉象沉紧。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汗法以发其汗,则可能影...

  • 【答案】:答案:D 解析:《伤寒论》: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