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原文及译文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原文   作者:张仲景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名曰霍乱。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气,仍不利者,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人参(甘温) 甘草(炙,甘平) 白术(甘温) 干姜(辛热)以上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加减法: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
  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译文   问:什么叫霍乱?答:呕吐与腹泻并作,病势急骤,倾刻间有挥霍撩乱之势的,这就叫霍乱。
  问:症候表现为发热、头痛、身痛、畏寒、呕吐腹泻并作,这是什么病?答:这叫霍乱。霍乱的呕吐腹泻是自内而发,故初起与表证同时出现,并且在呕吐腹泻停止后还有头痛、畏寒、发热等表证存在。
  伤寒病,脉象微涩,这是因为原先患霍乱,吐泻太甚、津液大伤的缘故。经过四五天,病邪由阳经传入阴经,势必会发生腹泻。如果起病就吐泻的,是霍乱病吐泻,不可按伤寒论治。如果病人想解大便,反而只打屁,却解不出大便的,这是病已转属阳明,大便一定硬结,估计十三天可以痊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腹泻后津伤肠燥,大便应当变硬。如果病人能够饮食的,为胃气恢复,则病即可痊愈。现在病人反而不能饮食,为胃气未复。经过六天,邪气行至下一经,此时病人稍能进食,为胃气稍复。再过六天,邪气又经过一经,此时病人已能够进食,示邪气行经尽、邪气衰尽、胃气恢复,那么再过一天,即十三天,疾病就会痊愈。如果到时不痊愈的,就不是阳明病了。
  畏寒、脉微而又腹泻,因泻利过度、津液内竭而腹泻停止的,用四逆加人参汤主治。
  四逆加人参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干姜一两半人参一两以上四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霍乱病,吐泻,头痛发热,身疼痛,为霍乱表里同病,如果表热较甚而想喝水的,用五苓散主治;如果中焦寒湿偏盛而不想喝水的,用理中丸主治。
  理中丸方
  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各三两以上四味药,捣细筛末,用蜜混合作成鸡蛋黄大小的药丸,然后用开水数合,与一粒药丸混合研碎,趁热服用,白天服三四次,夜晚服二次。服药后,腹中未感觉热的,可加至三四药丸。然而,丸药的效果不如汤剂。汤剂的制作方法是:将以上四味药稍切细,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如果出现脐上筑筑然悸动的,是肾气上逆,去白术,加桂枝四两;如果呕吐甚的,去白术,加生姜三两;如果腹泻严重的,仍用白术;如果心悸不宁的,加茯苓二两;口渴要喝水的,加白术,补足上用量到四两半;腹中疼痛的,加人参,补足上药量到四两半;腹部胀满的,去白术,加附子一枚。服药后约一顿饭的时间,吃热稀一升左右,以助药力;并取暖保温,不要脱衣揭被。
  呕吐腹泻停止,而身体疼痛仍不解除的,是里和表未解,应当斟酌使用解表的方法,可用桂枝汤解肌祛风,微微和解表邪。
  呕吐腹泻,汗出,发热畏寒,四肢拘挛紧急,手足厥冷的,是阴盛阳亡的表现,急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呕吐腹泻交作,而又小便通畅,大汗淋漓,所泻之物完谷不化,体表发热,脉微弱至极、似有似无,这是内真寒外假热的阴盛格阳证,急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呕吐腹泻已经停止,却见汗出而手足厥冷,四肢挛急不解,脉象微弱、似有似无的,是阴竭阳亡的危候,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治。
  心俞:本穴系心在背之俞穴,内应心脏,是心气转输、输注之穴。心主血、藏神,有理气和血,化痰宁心,安神之功。主治心脏疾患。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三两,强壮的人可用四两附子大的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猪胆汁半合以上四味药,用水三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至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再加入猪胆汁,分两次温服。服药后,病人脉搏就会恢复。如果没有猪胆,也可以用羊胆代替。
  呕吐、腹泻、汗出以后,脉搏呈平和之象,还感觉微烦不适的,是病后新虚,脾胃之气尚弱,不能消化食物所致。只要适当节制饮食,就可痊愈。
2022-12-31
mcxzy 阅读 58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1:19: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风湿相搏桂枝附子汤主之。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甘草附子汤主之。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 阳明病脉证并治篇内容详...

  •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

  • 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贡献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

  • 原文: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此句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主要内容: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

  • 霍乱篇原被宋人归入《伤寒论》中,为保持《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完整性,倪师将此篇归入《金匮要略》。 一、何为霍乱? 上吐下泻就叫霍乱,与今之西医病名之霍乱有别,是西医抄了中医的名词。“霍乱”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严助传》:“夏月暑时呕泄 霍乱 之病相随属者是也。”《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论》亦...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