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祛湿的三个基本方法。只关注湿,是很难达到祛湿目标的

湿是中医外感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之一种,相比较而言,湿的治疗是最难的。
湿邪大体可以理解为人体内多余的水,而成人体重的65%为水,正常的水和湿邪胶漆一体,敌我难分。即使药证一致,药量偏小,则难以根除,药量过重,则容易损伤正气。
湿邪的危害,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困遏脾阳。脾阳不振,脾脏的运化功能下降,中医称之为“湿困脾土”,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脾虚。
脾虚不运,会有很多表现形式:轻则停而生湿,重则聚而成饮,凝而成痰,积而成水。
在外可表现为疮疡、红肿、湿疹;
在内可表现为食欲不振、满闷恶心;
在上可表现为头重如裹,咳逆眩晕;
在下可表现为大便黏腻或泄泻、妇科带下等症。
而观察舌象也能非常直观的诊断出“湿”的程度和表现。体质偏湿时,舌体多胖大,颜色多暗淡或暗紫,舌苔多黏腻润滑。
凡此种种表现,都属于湿证。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对于湿的治疗, 健脾、温肺、益肾等法合用,才能治本,这其中 最关键的是脾胃的调理。
治湿之法,古人多有论述。最常见的治湿之法为:通、化、渗三法。
根据季节、地域的不同,以及体质的差异,湿的表现也是不断变化的。
一、通, 乃温通或流通的意思。湿性重浊,最易阻遏气机,所以湿的治疗和调理在于宣通三焦气机,关键就是调理脾胃之升降。
二、化, 在祛湿的过程中要注意湿邪之转化。
湿分为湿热和寒湿,水性阴柔,变化迅速。用药不当,或用药过量,都出使湿出现截然相反的病症反应。
寒湿要使用温化的方法,但过量使用温热药物,可能会出现过燥伤阴而化热。
湿热要使用清化的方法,但过量使用寒凉药物,可能会出现湿邪凝滞或过伤脾阳而寒化。
使用适合自己的祛湿方法和药物,要咨询专业中医人士,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专业的诊断才可以。采用道听途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过程和效果难以把控,还有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三、渗, 指淡渗或苦渗之品引湿下行,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要把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汗液,一是通过小便。
通过排汗的方式排湿,主要是通过适当的运动、 体育 锻炼。
通过利小便的方式排湿,则要通过饮食调整和中医药治疗。
湿存在于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还多和病邪共同出现,所以湿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容易辨别,有时则只能专业人士才能辨别其性质和程度了。
比如身体乏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饭后嗜睡、舌体胖大淡嫩等都是很常见的湿邪困脾的症状,通过健脾、醒脾、益气的方法就能有效的祛除湿邪,比较常见的中成药为香砂六君丸。
很多时候湿的表现是很隐晦的。
比如常见的一种疾病:便秘。 便秘的治疗一般都采用下法,或攻下、或润下、或温下,或用导法。
在工作中碰到的很多便秘是并不适合用以上方法的,比如在老年人便秘中很常见的表现为只是便头干的便秘。很多时候这种便秘也是湿邪壅盛,阻于大肠,影响三焦气机而导致的。
便秘被很多人认为是上火,所以一旦便秘,便会使用三黄片、芦荟胶囊等清热通便的药物,短期内使用很有效,但长期应用,则会伤害脾胃功能,使便秘症状逐渐加重而更加难以治疗。
类似的便秘应该采用温化湿浊、宣通气机的方法,循序渐进。如枳实导滞丸、保和丸、香砂六君丸等药物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使用。
同便秘的治疗一样,治湿不能只着眼于湿,而要根据发病原因,具体表现、个人体质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才可。没有整体观念,只着重于湿,反而是很难达到祛湿的目标的。
2022-07-05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4:40: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比如身体乏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饭后嗜睡、舌体胖大淡嫩等都是很常见的湿邪困脾的症状,通过健脾、醒脾、益气的方法就能有效的祛除湿邪,比较常见的中成药为香砂六君丸。很多时候湿的表现是很隐晦的。比如常见的一种疾病:便秘。 便秘的治疗一般都采用下法,或攻下、或润下、或温下,或用导法。...

  • 1. 中医认为,湿气侵袭人体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因此治疗湿气也有外治法和内治法。2. 外治法包括针灸、拔火罐、刮痧等。针灸能够疏通经络、调理脏腑,从而防止湿气侵入。艾灸则能温补阳气,阳气充足时,湿气这种阴邪便得以化解。刮痧则能将湿气从体内排出体外。3. 内治法主要通过中药汤剂进行,常用的祛湿中...

  • 一、拔罐疗法祛湿 拔罐疗法是中医传统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防湿祛湿效果显著。尽管这种方法目前在农村地区或偏远地区更为常见,但它具有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的作用。此外,拔罐疗法还能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由于其操作简便,适合家庭自我养护,近年来...

  • 首先,可以使用葱、姜、蒜这些常见的调味品来祛湿。例如,老姜熬水可以帮助排出体内湿气,同时促进身体发汗,缓解湿气过重的情况。此外,薏米煮粥和淮山煲汤也是有效的祛湿方法。薏米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的功效,而红豆则可以健脾止泻、利水消肿。将薏米和红豆一起煮熟食用,可以利尿除湿,达到排毒养颜的...

  • 1、外治法有针灸、火罐、刮痧等等。针灸可以疏通人体的经络、调理脏腑。人体的经络通畅,脏腑功能正常,湿气就难以侵入人体。艾灸治疗可以温补人体的阳气,阳气充足就可以化掉湿气这种阴邪。刮痧治疗可以将湿气从内到外经过皮肤透出人体;2、内治法有中医的汤剂,选有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中药,如茯苓、薏苡仁...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