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不传之秘烧山火、透天凉究竟该如何操作?

《金针赋》曰: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至,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
而事实上《金针赋》所提及之法有八除了烧山火透天凉之外还有 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之诀、留气之诀、抽添之诀 等一共八种手法。这八种手法可谓是中医的不传之秘。针灸是一个十分讲究技术的治疗方法。虽然原文给与了我们操作方法,但是鲜有人能够将八种方法完全演示并且用其来治病,而逐渐导致这些针灸的手法失传。如今我们连烧山火和透天凉都鲜有医生能够复制出来更不要谈先寒后热及先热后寒的阳中隐阴、阴中隐阳了。
应用 烧山火 或 透天凉法 ,以选用肌肉比较丰厚处的穴位为宜,头面、胸部、肢端等肌肉浅薄处的穴位皆不宜使用。当得气感应强时,手法也不宜太重,重复次数不要太多。经过数度操作而始终未引起温热或凉感的,更不可强为其难。
烧山火 的刺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应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即慢慢地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即将针紧按至地部留针。在操作过程中,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即为烧山火法,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
而 透天凉 的刺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地按至下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提至上1/3即可留针。在操作过程中,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即为透天凉法,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热性疾病。
而即便是我们知道该如何操作,但临床上想要真正地复制出烧山火和透天凉等针灸秘法仍不尽人意。

2022-07-03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6:36: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3. 透天凉法则是通过逐步浅出针刺,并重复特定的手法,以产生凉感,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热性疾病。4. 《金针赋》中还提到了其他六种针法,包括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总共八种手法,这些都是中医针灸的不传之秘。5. 针灸技术要求高,八种针法难以全部掌握,导致部分针灸手法可能逐渐失传。6. 烧山...

  • 烧山火 的刺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应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即慢慢地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即将针紧按至地部留针。在操作过程中,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即为烧...

  • 烧山火点穴法,以指代针,精准按压穴位,天人地三部依次操作。天部按压得气后,配合旋转补法,由浅入深,再缓入地部。最后快速返回天部,轻提重按,完成一次操作。重复此动作,病人会感到穴位发热并向周围扩散。此法适用于风湿、类风湿、中风、阳虚、贫血、肾亏、腰痛等寒证虚证。如同针灸手法的烧火山,...

  • 最后快速回到天部,进行重按轻提,完成一次操作。稍作停顿后,重复进行一次。此时,你会感到穴位发热,并向四周扩散。此法对风湿、类风湿、中风、阳虚、贫血、肾亏、腰痛等病症有特效,如同针灸手法的烧火山。透天凉点穴法 此法与烧山火点穴法相反,适用于热症。首先,重按至穴位深处,产生酸麻涨感,接...

  • 操作特点:通过特定的手法,使患者在针刺部位产生寒凉感,仿佛秋夜凉风,使人感到凉意透彻。 作用机制: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达到治疗热证的目的。综上所述,针灸手法中的补泻、烧山火与透天凉都是中医针灸中的重要治疗手法,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操作方式和作用机制,适用于不同体质和病症的患者。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