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阳病原文及其解释

伤寒论太阳病原文及其解释如下:

原文节选: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词解:
1、恶风:当风则恶,无风稍缓,即恶寒之轻者。
2、脉缓:与紧脉相对举,言脉象松弛、宽缓,而非如平人脉来自至、从容和缓之缓脉。
3、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猝然昏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解释:
顾名思义,太阳中风,乃风邪侵袭太阳之病证。然风之与寒,每相兼而至,难于断然割裂。故本证病因咎之风寒,而以风邪为主。风寒犯表,营卫失调,卫气与邪气相争于表,故发热而脉浮;肌表失却卫气之温煦,故恶风寒;卫阳失于固摄,营阴走泄于外,故自汗出。脉浮缓者,乃风性疏泄、营阴失守之故也。

伤寒论的作者: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正史无传,生卒年及生平不详,经后人考证,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他写作的《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喻嘉言称此书:“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
2023-03-19
mcxzy 阅读 63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1:02: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论太阳病原文及其解释如下:原文节选: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词解:1、恶风:当风则恶,无风稍缓,即恶寒之轻者。2、脉缓:与紧脉相对举,言脉象松弛、宽缓,而非如平人脉来自至、从容和缓之缓脉。3、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猝然昏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解释...

  • 伤寒论第14条的原文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此条描述的是太阳病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其特点在于颈背部位出现明显的拘急疼痛,同时伴有汗出、恶风的症状。治疗此症状,应使用桂枝加葛根汤。此方的具体组成包括: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

  •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①,头项强痛②而恶寒③。【注解】 ①脉浮:脉象浅表,轻手按之即得,犹如木浮水面。 ②头项强痛:头痛项强。项是颈的后部;强,去声,强直不柔和貌。 ③恶寒:恶,去声,厌恶、嫌憎的意思,恶寒即厌恶寒冷。【译文】 太阳病的症候,是以脉象浮、头痛、...

  •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jiang)痛而恶(wu)寒。解释: 头项强痛:即头痛并伴有后项部拘紧不柔和之感。恶寒:怕冷的意思。本证成因: 风寒外袭。主症和病机:脉浮 ,外邪袭表,正气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气血必充盛于表而脉象是反映气血活动状态的,故脉应之而浮。主表的浮脉,特点是...

  • 伤寒论原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