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把脉如何自学?

理论上可以,中医把脉首先要弄清脉的搏动原理,二十多种脉像光靠死记硬背可不行。脉动就是动脉的搏动,动属阳,切脉其实就是感觉体内阳气的盛衰。静脉血经下腔静脉回流右心房,再入右心室再经肺静脉入肺,红细胞与氧原子结合后再由肺动脉入左心房,再入左心室,再进入主动脉供给全身其他器官。切脉中独取寸口指的就是切手太阴肺经经过的桡动脉搏动开端。三部九侯就是摸身体其他各处脏器经络循行部分的动脉搏动。肺是红细胞和氧原子结合的地方,人体运行就是一个不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所以肺脉的变化反应了身体内的整体变化,所以可以用来指导如何调节人体阴阳。你可以把血管想像为水管,正常情况水通过水管,靠近管壁就会压力明显可看做阳气,管道中央压力较小可看做阴血,如果阴虚轻轻摸就能感觉到搏动(浮脉,毛脉)。如果阳虚管壁压力小,要用劲按的比较深才能感觉到搏动(沉脉,石脉)。如果血不足,气失血养,气也少,血也少,就会流动不顺畅(涩脉,芤脉)。久病气虚搏动压力小(细脉,小脉),血液流动缓慢(迟脉,缓脉)。阴虚阳亢(疾脉,长脉),血行不畅有瘀阻(结脉,代脉)。风属阳邪,会使脉跳过于有力,寒属阴邪,有收引的性质会使脉跳动紧绷,火属阳会使脉快速跳动,湿属阴邪会使脉缓慢或出现停顿,暑为阳邪但多夹湿会使脉紧小慢涩。2020-05-21
自学把脉的方法:首先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第二点是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第三点是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次,不足4次为迟脉,超过5次不足7次为数脉。第四点是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第五点是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第六点是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
第七点是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第八点是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把脉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往往需要强大的恒心和毅力。2022-06-15
切脉时,手指按压的力度由轻到重分为浮、中、沉三候,三部各个三侯,共为九侯。

这就是现今普遍采用的三部九候寸口诊脉法,每一步的脉搏反映身体特定部位的健康状况。

左手的寸步对应心脏和小肠,关部对应肝和胆,尺部对应肾和膀胱,右手的寸步对应肺和大肠 关部对应脾和胃,尺部对应肾和三焦。

中指按在手腕凸起脑骨茎突的高古位置的动脉上,这个部位称为关。

相邻二指所按的位置,靠近手掌一侧的称为寸,靠近肘部一侧的称为尺。

寸关尺、可称为三步,根据经络学说,寸口是挠动脉与手太阴肺经重合的位置,能够很好反映全身气血状况。

假如某一部位的脉搏出现异常,就要考虑相应的脏腑发生病患,中医将脉搏的各种形态归纳成若干种脉象,只是不同的疾病信息,例如浮脉是指轻轻触摸就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重按活动力度减弱的脉象,这种脉象表示人体气血趋向于体表,往往是病邪在外的表现。

反之轻触不明显,要重按才能感觉到脉搏的脉象,称为沉脉,通常表示病邪在里。
实脉是坚实有力的脉象,通常是人体正气与病邪激烈搏斗的表现。

虚脉是跳动无力,是身体虚弱的反应。正常人在自然状态下,每呼吸一次,脉搏跳动四至五次,如果呼吸一次脉搏跳动超过五次,称为数脉,通常表示身体,有热证。

如果呼吸一次脉搏跳动不足四次,称为迟脉,通常表示深有寒症。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区分的脉象。

有些脉象就不那么明显了,例如滑脉的描述如盘走珠,涩脉的描述如刀刮竹,这其中流畅程度的分别就需要自己用心去体会了。2022-06-15
中医把脉是望、闻、问、切,是四诊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医把脉,首先是时间,早晨或者上午好一些,因为这个时候气血未动,受到的干扰小。其次是位置,位置高骨定关,高骨就是桡骨的茎突,对应桡动脉位置就是关,前面是寸,后面是尺。寸、关、尺三部,手轻轻一搭是轻取、中取、沉取,所以是三部九侯。左手寸、关、尺依次对应心、肝、肾,右手是肺、脾、肾,相应的部位表示相应的疾病。中医讲究四诊合参,有时单纯靠脉象诊断疾病,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一定要把中医的整体观念和四诊合参,融入到把脉治疗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辨识疾病,更好的治疗疾病2020-05-21
看看《濒湖诊脉》。以脉测症是一方面还要学会以症测脉。脉象细化分起来二十几种呢,想要悟到精髓还是得有师父点化。
2020-05-21
可以去找医术有关的书籍学。2020-05-21
如果你还是去专业的地方学习,自学可能没有那么准2022-03-28
mcxzy 阅读 133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0:02: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学习中医把脉首先需要掌握基础知识。推荐您阅读《濒湖脉诀》等中医经典著作,反复背诵并深入理解脉象特征。通过书本学习后,还需要不断实践,多加练习。只有当您能够做到心手如一、准确把握脉象时,才能算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日常练习中,可以利用模拟人或健康的朋友进行练习,观察和感受不同脉象。同时...

  • 6. 学习经验:不断积累把脉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辨证能力。7. 实践训练:通过与中医师现场学习和实践,进行反复训练和研究。8. 学习经典:阅读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深入了解中医理论。9. 进修学习: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学术研讨会和临床实习,提高专业水平。10.与专业人士交流...

  • 学习中医把脉,并非一蹴而就,但也不是遥不可及。关键在于实践。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体验。首先,脉象中的数脉、浮脉和沉脉相对容易记忆。数脉的特点是当你轻轻按压脉搏时,每呼吸一次感觉到的脉搏次数超过了四次,这便是数脉,通常提示体内有热症。浮脉则比较直观,轻按即可感知,而重按则感觉...

  • 其次,参加中医学校或培训机构的专业课程是系统学习号脉的有效途径。这些课程通常由资深的中医专家授课,内容涵盖理论知识、实践技巧以及临床经验分享,能够帮助学员全面掌握号脉技能。另外,跟随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实践学习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通过观摩医师的诊疗过程,学习他们的把脉技巧和诊断思路,可以更快...

  • 1、《中医基础理论》要学,然后《中医诊断学》配合《濒湖脉学》一起学习,如果条件允许去其他中医那见习一下,学会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想学精比较难。一般把脉象分成28种,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注意:《濒湖脉学》是一定要好好研究的。2、自学必在学好中医基础后,再读脉学有关书籍,接触临床...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