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不除,百病缠身,哪些习惯或会使湿气“乘虚而入”呢?

大家好,俗话说,湿气缠身百病生,如果,体内湿气过重,而且,没有及时排出,不仅会出现,四肢莫名的水肿,头昏脑沉,排便不干净,时间久了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器官,出现一些不可逆性的损伤。而之所以会出现,体内湿气过重,给人们平时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劝大家及时改正。

第一个,头发没干就睡觉,很多人都喜欢在晚上洗澡,因为,洗完澡之后窝在被子里面很舒服,可有的人,却经常洗完澡它不擦干头发就睡觉,这不仅会使人容易感冒,还会使湿邪困于体内,头发没干,湿气就会大量的蒸腾,人体的头皮容易免疫力下降,而且出现了感冒,严重的会出现湿邪困皮,出现了头昏,周身无力等等症状。
第二个喜欢重口味的食物,喜爱吃油炸以及甜品的人群,体内更容易有湿气的存在,肠胃功能的好坏,关系到营养以及水分的正常代谢,像太咸、油腻,太甜等等食物,它不容易被消化,造成的肠胃炎症以及胀满,而甜食油炸品又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合物,加重炎症的反应。

第三个就是久坐少动,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天天呆在家里,坐在办公室,缺乏运动,会导致体内湿气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等表现。中医界,把湿气视为天敌,称之为万恶之邪,因此去除湿气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黄帝内经认为,脾主运化,根除湿气关键在脾脏,所以,湿气进体,需要我们健胃养胃,利水渗湿为主,脾胃好了,人的自身的排湿能力自然就变强了。
夏天,吃三宝祛湿气,养脾胃祛湿第一宝就是薏米,薏米在祛湿方面可谓是能工巧降,所以人们常常用薏米粥来祛湿,尤其是在夏季,热而多郁,湿气较重,而薏米恰好是药湿两用的祛湿健脾佳品,已经成为了现代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养生谷类食物。
祛湿第二宝就是赤小豆,中医看来赤小豆它味甘性平,归心、小肠经,具有健脾利湿,散血解毒等功效,适用于水肿脚气,产后缺乳以及腹泻黄疸或者小便不利,痔疮肠痈等症。

祛湿第三宝就是茯苓,中医认为茯苓性味肝淡平,它归心、肺、脾经,具有肾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以及泄泻遗精,临主经悸、健忘等等症状。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
2022-08-11
洗头之后经常用毛巾捂着,经常吹空调,过度的喝酒,不注意饮食,经常吃生冷的食物,喝饮料的时候加冰块。2022-08-11
经常喝冷饮,经常吃生冷的食物,晚上9点以后洗澡,经常开空调,经常喝酒。2022-08-11
猛吹空调 ,过食生冷 ,洗头后用毛巾捂着 ,喝酒不节制 ,喜欢吃湿气重的食物。2022-08-11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5:47: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因而,在饮食方面始终保持良好习惯,尽量避免吃有味道、辛辣食物、刺激的食物。自然界中气侯湿冷,肉食等是湿气的由来,寒湿太重则增伤气血。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中医学有“千寒易除,一湿难祛”的观点,由此可见去除湿气的难度系数有多大。湿气进入身体后,会阻拦气血运行,...

  • 因为湿气被称为“万恶之邪”“万病之源”,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与寒在一起,称为湿寒;与热在一起,被称为湿热;与风在一起,被称为风湿;与暑在一起,被称为暑湿。湿邪如...

  • 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采的感觉。/iknow-pic.cdn.bcebos.com/1f178a82b9014a90c91fc47da7773912b21beec9"target="_blank"title="点击...

  • 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

  • 1、湿气侵袭于人体,皮肤会引起皮肤瘙痒,湿疹,痤疮等。2、湿邪侵袭人体头部会出现头重如裹 ,头晕。3、湿气侵袭于人体的阴位,会出现女性白带量增多,外阴瘙痒,会出现男性的阴囊湿疹,局部出汗,有异味等。4、湿邪侵袭于胃肠,会出现肠鸣音亢进,腹泻,大便粘腻不畅等。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