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与经方是两个不同体系

中医人都知道《黄帝内经》是现存最古老的医书之一,然而此经只讲述了以经络为理论基础的针灸体系,里面基本上没有方剂。汉代仲景将经方体系与内经理论结合,由此写下了历史性的著作《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经方体系的变异版本。所以说用内经理论读懂《伤寒杂病论》很难很牵强。但是一旦找到了经方理论体系的根源,将两个系统的结合,再去读《伤寒杂病论》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后世医家强行以《内经》理论创造方剂,更有李时珍创新中药归经说,所以后世的方剂与经方比较那是相差甚远!

经方的理论不是来自《内经》。经方的起源,当追溯于上古神农时代,起初用单味药治病,后来发展为复方,随着经验的积累,最终形成经方自己的理论体系。

由于历史原因,经方理论体系已经失传,我们能窥到一点点痕迹的就只能是《伤寒杂病论》了。那就让我们顺着这点线索,把经方理论体系挖掘出来,让它大白天下!2022-06-18
mcxzy 阅读 41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0:15: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战国时期,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宋代的邵雍、程颢、司马光、朱熹,明代的桑悦、方以智、方孝儒、清代魏荔彤等。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将《黄帝内经·素问》与同样是战国时代的《周礼》相比较,有许多相同之处,足以充分证明两书是同一时代、同一思想体系的作品。西汉时期,明代郎瑛从夏禹时仪狄造酒的传说和“罗...

  • 经方派与时方派是中医两大流派,分别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和《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经方派注重方与证的严格对应,强调方药理论来源于《神农本草经》,以六经八纲的辩证体系为理论指导。其药物相对简单,方剂配伍精当,对于症状一药一症,不多不少,加减变化千变万化。《伤寒论》以六经为纲,论述...

  • 一、《黄帝内经》《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黄帝内经》不仅是...

  • 道医与经方的差异:在讨论道医和经方的区别时,提到的问题是关于两个名医的诊疗方式。一个名医通过太素脉诊来诊断,而另一个名医则通过症状描述来开药。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只要能够解决问题,都是有效的。道医强调宇宙与人体之间的联系,而经方则注重辨证论治,利用规律性和经验性知识来治疗疾病。

  • 笔者通过反复临床,窥其指明《伤寒论》是独特的、不同于《内经》的医学体系,方渐有所悟,方知其困惑是因不明中医存两个医学体系所致。今就伤寒二字进行肤浅探讨。 《伤寒论》非因伤寒流行而写 流传的所谓《伤寒论》自序有:「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