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真的把《伤寒论》读懂、用活的人?

有,在中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且坚定地否定《伤寒论》对《内经》有继承关系的,大概就是崇慕日本汉方的“方证对应”学派。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引言》:“当然(《伤寒杂病论》)与《内经》毫无关系。”
黄煌·网上采访文章《尊重经验,传承经典,迎接经方的春天》:“经方与医经是两大流派,允许各自独立发展。目前,以脏腑辨证为代表的经派占据了话语权,这不利于中医学术的传承,不要用医经的理论去指导经方的临床。经方不讲脏腑经络,并不意味着没有理论。”
日本桃井安贞《古文伤寒论序》:“《素》、《难》阴阳之空论,臓腑之臆说,万病之虚名,皆是难行于人事,故知《素》、《难》非圣经。而无吾所赖矣。
医之学,方焉耳。”汤本求真《皇汉医学·<伤寒论>之大意》:“其曰阳、曰阴,与后世医家之空言阴阳五行不同。”吉益南涯的门人大江广彦在《吉益南涯医论集·医范·附言》中言:“自后藤、香川、松原、山胁、吉益五大家兴以来,天下之医,得晓阴阳五行之妄说。”

日本汉方的派别:
日本汉方主要分为三派:“后世派、古方派、折衷派。”(郭秀梅《日本汉方医学发展及流派》),其中“后世派”形成于江户时代前期(相当于明末清初),这一派没有否定阴阳五行理论。
“古方派”形成于江户时代中后期(相当于清代中后期),盛赞《伤寒论》,否定阴阳五行学说,否定《内经》。“折衷派”则既不否定《内经》,强调不问学派门第,择其长为已用。
目前国内的“方证对应”学派主要就是受日本“古方派”的影响,一方面“千方百计求伤寒”,另一方面却又“费尽心机弃《内经》”,本质上就是一种变相的“废医存方”,与日本人“医之学,方焉耳”如出一辙。
2021-04-29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11 08:25: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有,在中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且坚定地否定《伤寒论》对《内经》有继承关系的,大概就是崇慕日本汉方的“方证对应”学派。《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引言》:“当然(《伤寒杂病论》)与《内经》毫无关系。”黄煌·网上采访文章《尊重经验,传承经典,迎接经方的春天》:“经方与医经是两大流派,允许各自独立...

  • 这个学期学了《伤寒论》,四大经典医著之一,大家都很重视,再加上有幸是李赛美教授教的,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就更大了。李赛美教授会给我们放临床主任查房病案分析视频,我挺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的,因为我不仅让我们可以了解临床上是怎样用《伤寒论》去解释和辨证辨病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临床思维,和加深对条文的理解和运用...

  • 《伤寒论》六经不同于《内经》六经 欲读懂第29条,首先要明确《伤寒论》是经方医学理论体系,是以方证理论治病的医药学体系,其主要理论六经,不同于《内经》的六经。 对此前贤已有很多论述,如章太炎谓:「按《伤寒》太阳等六篇,并不加经字,犹曰:太阳部、阳明部耳。柯氏《论翼》谓:『经为...

  • 尿频数色黄赤,或尿短不利色黄赤,或尿道灼热痛感,妇人经水色红质稠,带下色黄,皮肤斑丘疹高突色鲜红,或局部红肿热痛。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口唇干红,脉象浮洪或沉实,滑数有力。

  • 而爱好中医的人士从《伤寒论》循序渐进的学习,也能掌握一些自身调理身体的知识,这是十分难得的,也都是立竿见影的方法,其中的药物疗法简单实用。读懂有何用,要倒背如流,要去治病才是学到了。几千年随个研究透,仲景方就是不同,就有启死回生之功。老夫一生用仲景方,没有治不好的病。随找到...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