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相表里是什么意思?

相表里,是中医对脏腑关系的认识。按照阴阳,表为阳,里为阴。按照内外,表为外,里为内。按照脏腑,表为脏,里为腑。比如胃与脾,肾与膀胱,都是表里关系。也可以说,它们都是相表里的。2013-10-11
相表里,是中医对脏腑关系的认识。按照阴阳,表为阳,里为阴。按照内外,表为外,里为内。按照脏腑,表为脏,里为腑。比如胃与脾,肾与膀胱,都是表里关系。也可以说,它们都是相表里的。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表里原是体组织结构方面的概念,在《内经》中,称外部为表,包括皮毛肌腠;称内部为里,指体内脏器。《素问·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这种皮毛受邪之病证,属于表证范围。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提出了“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则。这是表证辨证治疗的发源。除了表证以外,其他病证概属里证范围。一般来说,病在皮毛、肌腠、经络的属表证,病情较轻;病在五脏六腑、血脉、骨髓的属里证,病情较重。

扩展资料
中医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
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医
2020-12-12
2020-11-13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8:22: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相表里,是中医对脏腑关系的认识。按照阴阳,表为阳,里为阴。按照内外,表为外,里为内。按照脏腑,表为脏,里为腑。比如胃与脾,肾与膀胱,都是表里关系。也可以说,它们都是相表里的。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表里原是体组织结构方面的概念,在《内经》中,称外部为表,包括...

  • 中医理论中,肝与胆相表里,这并非空洞的概念,而是有着具体的生理和病理依据。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即负责调节人体气机的通畅,同时也管理情志的疏导和胆汁的分泌。胆汁的生成依赖于肝脏的“余气”,即肝气的辅助作用,胆汁积聚于胆,经肝脏的疏通作用得以分泌和排泄。肝的功能失常,如疏泄不畅,会导致...

  • 相表里,是中医中的概念,代表了脏腑之间的内外关系。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有小肠、大肠、胃、膀胱、胆和三焦。中医认为心是脏腑中核心的器官,负责协调各脏腑的活动。因此,《内经》中提到“心是五脏六腑的大主宰”,暗示心在协调各脏腑活动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相互关联、分工合作,形成...

  • 相表里指的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用于描述人体脏腑之间某些相互关联的功能与位置关系。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位置。其中,“表里”关系是指某些脏腑之间具有密切的功能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中医中被称为“相表里”。具体来说,“相表里”主要指的是脏腑之间的表里...

  • 在人体的表里划分中,表通常指体表,里则代表体内。这样的划分与阴阳相对应,表属阳,里属阴。体表与体内相对而存在,就像是阴阳相对而存在。在脏腑关系上,中医认为五脏属里,六腑属表,五脏与五腑之间存在互为表里的关系。具体而言,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肝与胆、脾与胃、肾与膀胱形成了这种互为...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