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祛湿名方,仅4个药,效果立竿见影

你是不是总觉得胸胁胀满,容易头晕目眩,心悸短气,痰液清稀,小便不多,容易浮肿,舌边有齿痕,舌苔白滑水水的?
这是脾阳虚水湿内停的症状。
脾阳虚者,平时容易怕冷,手脚易冰凉,容易腹胀不消化,甚至腹部隐隐冷痛,喜温喜按,长期大便溏烂,受凉容易腹泻,平时容易身体浮肿。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阳虚的人其运化水液的功能异常,则很容易停聚而成痰饮水湿。
医圣张仲景用苓桂术甘汤来治疗这种水湿,疗效非凡。
这个方只有4个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茯苓有健脾渗湿的功效,还有安神的作用,适合体内有湿又睡眠不佳的人群。
桂枝辛温,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桂枝不仅能缓解胸胁胀满,还可以助小便下行。
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
炙甘草不仅补中气、调和诸药,其与桂枝合用,还能达到“辛甘化阳”的效果,以补充人体脾阳。
已故名医胡希恕先生曾用此方治疗过一位19岁女性眩晕患者。
这位患者当时眩晕、耳鸣、耳聋2个月,西医诊断为梅尼埃综合征,但服用中、西药都没有见到明显效果,为此不得已而休学。
她经介绍找到了当时的名医胡希恕先生。
经胡先生诊断,患者是脾阳虚寒饮上犯,蒙闭清窍,开了苓桂术甘汤温中化饮治疗。
患者服用此方仅14天而愈,重新回到了校园读书。
可见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祛湿的疗效非凡。
需注意的是,苓桂术甘汤是温性的药材,适合脾阳虚的人群服用,也就是常说的虚寒证。
因此这个方治的湿必然是寒湿,而湿热证、痰热证的人群,是不适合服用的。
因为此方有利尿的功效,所以阴虚体质、平时小便多、汗多的人群亦不能服用。
若难以判断自己有没有湿,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清晰的舌象图片以及不适症状。
笔者闲暇时将会一一回复,帮助你们鉴别。
2022-07-03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6:24: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医圣张仲景用苓桂术甘汤来治疗这种水湿,疗效非凡。这个方只有4个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茯苓有健脾渗湿的功效,还有安神的作用,适合体内有湿又睡眠不佳的人群。桂枝辛温,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桂枝不仅能缓解胸胁胀满,还可以助小便下行。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

  • 千古第一健脾祛湿方,名为“四君子汤加茯苓、半夏”,由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所创。该方剂主要治疗脾虚湿困、脾胃两虚等症状,包含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五味子等草本植物。其作用在于调理脾胃功能,提升消化吸收能力,改善失眠、腹泻、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症状,并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消肿止痛...

  • 甘姜苓术汤由甘草、白术、茯苓、干姜四味药组成。干姜药性辛热,归肾经、脾胃经。针对食欲不振、腹泻、双下肢冰凉、腰酸背痛等症状,干姜能温中散寒,补充肾阳,使身体温暖,驱除潮湿和寒冷。茯苓和白术作为方中的臣药,茯苓与干姜相配,一热一利,利水渗湿。白术温燥,能辅助干姜温中散寒,改善体内...

  • 山药能补脾健脾,因其生长于土壤之中,吸收到的是土地的养分,在中医里土代表着脾胃,所以山药可以强化脾胃功能,帮助正气,对于改善大便稀溏、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茯苓是一种优秀的健脾利湿药材,它能将体内湿气吸附并下行,通过二便排出体外。薏苡仁也有助于祛湿,它可以帮助脾胃去除...

  • 那么体内的湿气要怎么祛除呢?这一次,沈医生依旧从古方中给大家寻找答案,有一个祛湿名方,名叫四神汤,是由茯苓、山药、莲子、芡实这四味药食同源的药材组成。方中山药是用来健脾的,它生长在土里,吸收的是土地的灵气,而土在中医里头代表的是脾胃,所以可以健脾胃,充实脾胃的正气,让脾胃运转起来...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