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处方收集

〈一〉内景篇

转自-《中医诊疗谢绍进》

1、精

【梦遗泄精】心俞、白环俞、膏肓俞、肾俞、中极、关元、三阴交,或针或灸。

【无梦泄精】肾俞、关元、中极,灸之。

【精溢失精】中极、大赫、然谷、太冲,针之。

【精浊自流】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灸之。

【虚劳失精】大赫、中封,灸之。

2、气

【一切气疾】必取气海、或针或,灸之。

【气逆】尺泽、商丘、太白、三阴交,针之。

【噫气上逆】太渊、神门,针之。

【短气】大陵、尺泽、,针之(属气实者);大椎、肺俞、神阙、肝俞、鱼际,灸之(属气虚者)。

【少气】间使、神门、大陵、少冲、足三里、下廉、行间、然谷、至阴、肝俞、气海,或针或灸之。

【上气】太冲,灸之。

【欠气】通里、内庭,针之。

【气急食不消】太仓,灸之。

【冷气脐下痛】关元,灸百壮。

3、神

【精神萎靡】关元、膏肓,灸之。

【善恐心惕惕】然谷、内关、阴陵泉、侠溪、行间针灸之。

【心澹澹大动】大陵、三里,针之。

【失志痴呆】神门、中冲、鬼眼、鸠尾、百会、后溪、大钟,灸之。

【妄言妄笑】神门、内关、鸠尾、丰隆,针之。

4、血

【衄血吐血下血】隐白、大陵、神门、太溪,针之。

【衄血不止】囟门、上星、大椎、哑门,俱灸之;或以三棱针于气冲出血之,再针合谷、内庭、三里、照海。

【吐血】针风府、大椎、膻中、上脘、中脘、气海、关元、三里;或灸大陵。

【呕血】上脘、大陵、曲泽、神门、鱼际,针之。

【大便血】关脉芤。大便出血数斗者,膈俞伤者灸膈俞。

【咳血】列缺、三里、肺俞、百劳、乳根、风门、肺俞,针之

【虚劳吐血】中脘、肺俞、三里,灸之

【口鼻出血不止】上星,灸之

【下血不止】脐心对过脊骨上灸七壮

5、梦

【惊悸不眠】阴交,针之

【烦不得卧】浮郗,针之

【沉困睡多】无名指第三节尖,屈指取之,灸一壮

【胆寒不得睡】窍阴,针灸之

【多梦善惊】神门、心俞、内庭,针之

6、声音

【卒然无音】天突,针之

【厥气走喉不能言】照海,针之

【喉痹卒喑】丰隆,针之

【暴喑】合谷,针之;天鼎、间使,亦针之

7、言语

【喑不能言】合谷、涌泉、阳交、通谷、大椎、支沟,针之

【舌强难言】通里,针之

【舌缓不能言】哑门,针之

【舌下肿难言】廉泉刺之

8、津液

【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

【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

【盗汗】阴郗、五里、间使、中极、气海,针之

【盗汗不止】阴郗泻之

【虚损盗汗】百劳、肺俞,灸之

【伤寒汗不出】合谷、复溜、俱针泻之

9、痰饮

【痰饮】诸凡痰饮,必取丰隆、中脘

【胸中痰饮不食】巨阙、足三里,灸之

【溢饮】中脘,灸之

【痰饮久患不愈】膏肓,灸之,愈多愈妙

10、胞宫

【月经不调】中极、三阴交、肾俞,针之

【月经断绝】中极、三阴交、肾俞、合谷、四满、三里,针灸之

【崩漏不止】血海、阴谷、三阴交、行间、太冲、中极,针灸之

【赤白带下】中极、肾俞、三阴交、章门、行间,针灸之

【白带】中极、气海、委中,针之

【白带】曲骨、承灵、中极,针灸之

11、虫

【劳瘵】膏肓、鬼眼、四花穴,灸之

12、小便

【癃闭】照海、大敦、委阳大钟、行间、委中、阴陵、石门,针之

【小便淋闭】关元、三阴交、阴谷、阴陵、气海、太溪,针之

【石淋】关元、气海、大敦,针之

【气淋】气海、关元,针之

【血淋】阴陵、关元、气冲,针之

【小便滑数】中极灸、肾俞、阴陵、气海、阴谷、三阴交,针之

【遗尿不禁】阴陵、阳陵、大敦、曲骨,针灸之

【茎中痛】行间,灸之,中极、太溪、三阴交、复溜,针之

【白浊】肾俞,灸之;章门、曲泉、关元、三阴交,针之

【妇人阴中痛】阴陵泉,针灸之

【妇人转脬不得尿】曲骨、关元,针灸之

13、大便

【渴饮欲泻】大椎灸三五壮

【泄泻久年不愈】百会灸五七壮

【久泄痢】天枢、气海,灸之

【泄痢不止】神阙灸七壮;关元灸三十壮

【溏泄】脐中、三阴交,灸之,以多为妙

【飧泄】阴陵、巨虚、上廉、太冲,灸之

【泄泻如水,肢冷脉绝,腹痛短气】气海灸百壮

【下痢血脓腹痛】丹田、复溜、小肠俞、天枢、腹哀,灸之

【冷痢】关元灸五十壮

【里急后重】合谷、外关,针之

【痢不止】合谷、三里、阴陵泉、中脘、天枢、关元、神阙、中极,针灸之

【一切下痢】凡诸下痢,皆可灸大都五壮、商丘、阴陵各三壮。

【大便闭塞】照海、支沟、太白,针之

【大便不通】二间、承山、太白、大钟、三里、涌泉、昆仑、照海、章门、气海,针之

【妇人产后二便不通】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阴交、阴谷

(二)外景篇

1、头

【眩晕】神庭、上星、囟会、前顶、后顶、脑空、风池、阳谷、大都、至阴、金门、申脉、足三里随宜,针灸之

【眩晕怕寒】春夏常著棉帽。百会、上星、风池、丰隆,针灸之

【偏正头痛】丝竹空、风池、合谷、中脘、解溪、足三里,针之

【正头痛】百会、上星、神庭、太阳、合谷,针之

【肾厥头痛】关元灸百壮

【厥逆头痛、齿亦痛】曲鬓灸七壮

【痰厥头痛】丰隆,针之

【头风头痛】百会,针之;囟会、前顶、上星、百会,灸之

【头风】上星、前顶、百会、阳谷、合谷、关冲、昆仑,针灸之

【头痛项强脊反折】承浆先泻后不补,风府,针之

【头风面目赤】通里、前溪,针之

【头风眩晕】合谷、丰隆、解溪、风池。

【头项强直】风府,针灸之

【头项俱痛】百会、后顶、合谷,针之

【眉棱骨痛】攒竹、合谷、神庭、头维、解溪,针之

【脑痛脑冷脑旋】囟会,针之

2、面

【面肿】水分,灸之

【面痒肿】迎香、合谷,针之

【颊肿】颊车、合谷,针之

【面目臃肿】肘内血络及陷谷多刺出血

3、目

【眼睛痛】风府、风池、通里、合谷、申脉、照海、大敦、窍阴、至阴,针之

【目赤肿翳羞明隐涩】上星、百会、攒竹、丝竹空、睛明、瞳子髎、太阳、合谷,针之;内迎香刺出血(即鼻孔以草茎刺出血

【目暴赤肿痛】睛明、合谷、太阳(出血)、上星、光明、地五会

【诸障翳】睛明、四白、太阳、百会、商阳、厉兑、光明各出血,合谷、三里、光明、肝俞各,灸之

【胬肉攀睛】睛明、风池、期门、太阳针出血

【烂铉风】大小骨空各灸七壮,以口吹火灭,于弦眶刺出血

【迎风流泪】临泣、合谷,针之,大小骨空各灸七壮,口吹火灭

【青盲】巨髎,灸之;肝俞、命门、商阳,针之

【目昏暗】三里,灸之;承泣、肝俞、瞳子髎,针之

【雀目】神庭、上星、前顶、百会

【睛明出血】或灸肝俞、照海

【暴盲不见物】攒竹、太阳、前顶、上星、内迎香,俱出血

【睛肿痛睛欲出】八邪(即十指间歧缝处)各刺出血

【眼戴上】第二椎骨、第五椎骨上各灸七壮,一齐着火

【眼痒疼】光明、五会,针之

【眼毛倒睫】丝竹空,针之

【白翳】临泣、肝俞,灸之;或肝俞灸七壮,第九椎节上灸七壮;合谷、外关、睛明,针之

【目赤肤翳】太渊、侠溪、攒竹、风池,针之

【赤翳】攒竹、后溪、液门,针之

【目眦急痛】三间,针之

【目眶上下黑】尺泽针三分

4、耳

【耳鸣】百会、听宫、耳门、络却、液门、中渚、阳谷、商阳、肾俞、前谷、完骨、临泣、偏历、合谷、大陵、太溪、金门,针灸之

【耳聋】中渚、外关、禾髎、听会、听宫、合谷、商阳、中冲,针之

【聤耳流脓水】耳门、翳风、合谷,针之

【暴聋】天牖、四渎,针之

【重听】耳门、风池、侠溪、翳风、听会、听宫,针之(灸暴聋法:用苍术长七分者,一头切平,一头削尖,塞耳内,于平头处灸七壮,耳内觉甚热,即效。)

5、鼻

【鼻流清涕】上星灸二七壮,又针人中、风府;不愈再针百会、风池、风门、大椎。

【鼻塞不闻香臭】迎香、上星、合谷,针之;不愈灸人中、百劳、风府、前谷

【鼻流臭秽】上星、曲差、合谷、迎香、人中,针灸之

【鼻涕多】囟会、前顶、迎香,灸之

【鼻中瘜肉】风池、风府、禾髎、迎香、人中,针灸之

【久病流涕不禁】百会,灸之

【鼻衄】参见内景篇血部

6、口

【口干】尺泽、曲泽、大陵、三间、少商、商阳,针之

【消渴】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针灸之

【唇干有涎】下廉,针之

【唇动如虫行】水沟,针灸之

【唇肿】迎香,针之

【口噤不开】颊车,针之;.支沟、外关、列缺、厉兑,针灸之

7、舌

【舌肿难言】廉泉、金津、玉液、合以三棱针出血;天突、少商、然谷、风府,针之

【舌卷】液门、二间,针之

【舌纵涎下】阴谷,针灸之

【舌急】哑门,针之;少商、鱼际、中冲、阴谷、然谷,针之

【舌缓】风府,针之;太渊、内庭、合谷、冲阳、三阴交,针之

【舌肿如猪胞】舌下两旁针出血,以蒲黄末满掺舌上

8、齿

【齿痛】合谷,针之

【上齿痛】人中、太渊、吕细、足三里、内庭,针之

【下齿痛】承浆、合谷、颊车,针之

9、咽喉

【喉闭】少商、合谷、尺泽,针之;关冲、窍阴亦针之

【咽痹】内有恶血者砭出恶血自愈

【缠喉疯】少商、合谷、风府、上星,针之

【喉痹】神门、尺泽、大陵、前谷,针之;丰隆、涌泉、关冲、少商、隐白,针之

【喉咽闭塞】照海、曲池、合谷,针之

【乳蛾】少商、合谷、玉液、金津针出血

【喉痛】风府,针之

【累年喉痹】男左女右大指甲第一节灸二三壮

【咽食不下】膻中,灸之

【咽外肿】液门,针之

【喉中如梗】间使、三间,针之

【咽肿】中渚、太溪,针之

10、颈项

【项强】承浆、风府,针之

【颈项强痛】通天、百会、风池、完骨、哑门、大杼,针之

【颈项痛】后溪,针之

【颈肿】合谷、曲池,针之

【项强反折】合谷、承浆、风府,针之

11、背

【脊膂强痛】人中,针之

【肩背疼】手三里,针之;肩髃、天井、曲池、阴谷,针之

【背痛连肩】五枢、昆仑、悬钟、肩井、胛缝,针之

【脊强浑身痛】哑门,针灸之

【背疼】膏肓、肩井,针之

【背肩酸疼】风门、肩井、中渚、支沟、后溪、腕骨、委中,针之

【背强直】人中、风府、肺俞,针灸之

【背拘急】经渠,针之

【背肩相引】二间、商阳、委中、昆仑,针灸之

【胁与脊引痛】肝俞,针灸之

12、胸

【九种心痛】间使、灵道、公孙、太冲、足三里、阴陵,针灸之

【卒心痛】然谷、上脘、气海、涌泉、间使、支沟、足三里、大敦、独阴,针灸之

【胃脘痛】足三里,针灸之

【膺酸痛】魂门,针灸之

【心中痛】内关,针灸之

【心痛引背】京骨、昆仑,针之;不已再针然谷、委阳

【心痹痛】巨阙、上脘、中脘,针灸之

【厥心痛】京骨、昆仑,针灸之;不已再针然谷、大都、太白、太溪、行间、太冲、鱼际

【虫心痛】上脘、中脘、阴都,灸之

【血心痛】期门,针灸之

【伤寒结胸】支沟、间使、行间、阿是穴,针之(附[结胸灸法]用巴豆十粒去皮研细,黄连末一钱,以津唾和成饼,填脐中以艾灸其上,俟腹中有声,其病去矣。不拘壮数。灸后以手帕浸温汤拭之,以免生疮)

【胸痞满】涌泉、太溪、中冲、大陵、隐白、太白、少冲、神门,针灸之

【缺盆痛】太渊、商阳、足临泣,针灸之

【胸满】经渠、阳溪、后溪、三间、间使、阳陵、三里、曲泉、足临泣,针灸之

【胸痹】太渊,针灸之

【胸胁满】天井、支沟、间使、大陵、三里、太白、丘墟、阳辅,针灸之

【胸中澹澹】间使,针灸之

【胸满支肿】内关,针之;膈俞,灸之

【肿胁满引腹】下廉、丘墟、侠溪、肾俞,针灸之

【胸中寒】膻中,灸之

【心胸痛】曲泽、内关、大陵,针灸之(一切心腹胸胁腰背苦痛,川椒为细末,醋和作饼贴痛处,用艾烧之,知痛而止)

13、胁

【胁痛】悬钟、窍阴、外关、三里、支沟、章门、中封、阳陵、行间、期门、阴陵,针灸之

【胁引胸痛不可忍】期门、章门、行间、丘墟、涌泉、支沟、胆俞,针灸之

【胁胸胀痛】公孙、三里、太冲、三阴交,针灸之

【腰胁痛】环跳、至阴、太白、阳辅,针灸之

【胁肋痛】支沟、外关、曲池,针之

【两胁痛】窍阴、大敦、行间,针灸之

【胁满】章门、阳谷、腕骨、支沟、膈俞、申脉,针灸之

【胁与脊引】肝俞,针灸之

14、乳

【妒乳】太渊,针之

【乳痈】膺窗、乳根、巨虚、下廉、复溜、太冲,针之

【乳痈痛】足三里,针之

【无乳】膻中、灸之;少泽,针之

【乳肿痛】足临泣,针之

15、腹

【腹痛】内关、支沟、照海、巨阙、足三里,针之

【脐腹痛】阴陵、太冲、足三里、支沟、中脘、关元、天枢、公孙、三阴交、阴谷,针灸之

【腹中切痛】公孙,针灸之

【腹中痛溏泄】神阙,灸之

【积痛】气海、中脘、隐白,针灸之

【肠鸣泄泻】水分、天枢、神阙,灸之

【小腹痛】阴市、承山、下廉、复溜、中封、大敦、关元、肾俞等穴,针灸之

【小腹急痛不可忍】灸足第二指中节下横纹当中灸五壮。凡小肠气、外肾吊疝气、卒心痛皆宜之2022-07-09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1:24: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废弃的金属类锐器,如医用针头、缝合针、针灸针、探针、穿剌针和各种导丝、钢钉、手术锯等;2. 废弃的玻璃类锐器,如盖玻片、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处理方法:1. 应分类收集,并交由专门机构处置。三、药物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主要包括:1. 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广泛收集了前代针灸医家的经验和个人的体会,并绘制了"明堂三人图",把人体正面、侧面及背面的十二经脉用五种颜色标出,奇经八脉用绿色标明,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 *** (已佚),他还创用了"阿是穴"和"指寸法".另外,王焘的《外台秘要》和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

  • 该书收集了大量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名称与位置,并附上全身及局部图解,使得穴位定位更为直观准确。历代针灸操作手法的阐述与整理,如“杨氏补泻十二法”,为针灸实践提供了宝贵依据。书中详细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与治疗验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参考。《针灸大成》不仅是明以来三百年间针灸...

  • 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的一种制度,是防止事故差错一项重要制度。这是为了提高医疗技术工作质量,防止任何差错的发生,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

  • 《针灸大成》是中医针灸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共分十卷,也被称为《针灸大全》。该书由明代杨继洲撰写,并由靳贤校正,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印。杨继洲在撰写此书之前,已有《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问世,但已佚失。他在此基础上,广泛收集了多种针灸文献,进行编撰。书中内容丰富,从卷1摘录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