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百病生!中医提醒:多拍打2个部位,或能排光多年的湿气

什么是湿气?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中医认为湿邪为病,多由于气候潮湿或脾失健运导致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
首先,湿邪产生的原因与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有关,前期多有嗜食肥甘厚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造成脾胃负担,使其运化失常。
而脾本身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当其功能不足时,会出现水液代谢异常,蕴于中焦而致头部沉重如同裹着湿毛巾、四肢沉重不欲活动、周身肥胖但食少便不成形、舌色淡嫩、苔厚腻而润泽等症状。
02
湿气重百病生
国医大师路志正曾说过,现代90%的人都曾被湿邪困扰,湿邪已经成为人们 健康 的一大克星。湿气重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疾病。
病由湿气生,寒气、湿气是产生疾病的根由,只要把体内的寒气排干净,五脏六腑的阳气自然生发出来,疾病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03
湿气重的症状
1、当湿邪最初侵袭身体时,可呈现头昏沉重如裹、身体困重、四肢沉重等。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湿证。
2、如湿气侵蚀关节,致部分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
3、湿邪困脾,脾失健运,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差、大便不成形等。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表现。
4、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
5、舌苔厚腻是湿气重的经典表现。
04
中医提醒:多拍打2个部位,或能排光多年的湿气
【双肘窝】
肘窝外侧的曲池穴,是人体关键的“排污口”,经常按揉,能帮助排出体内湿气。也可以通过刮痧的方式起到疏通经络的目的,帮助清除体内湿热之邪。
【腘窝】
膝盖后面的窝叫做腘窝,在腘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可以每天坚持拍打腘窝,也能起到排出体内湿气的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拍打次数和力度,刚开始拍打的力量轻一点,每个部位拍打5~10分钟,然后慢慢的增加拍打力度和时间,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将体内的湿气排出,届时精神饱满气色好。
05
如何能去除体内湿气?
运动锻炼、泡脚、口服中药以及饮食调护等方式都有助于祛除湿气。
1.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2.泡脚:可以用花椒、玉米须、陈皮等泡脚,利于温散寒气,祛除湿气。
3.口服中药:常用的中药有茯苓、陈皮、薏苡仁、白术等,也可以选择中成药如参苓白术散,平胃散,四君子颗粒等。具体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饮食调护:饮食上应避免寒凉,寒凉损伤脾阳,脾胃运化受损会加重湿气内生,忌食辛辣油腻,以免加重湿气,造成湿郁化热。
如有相应不适症状,建议不要擅自用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022-08-10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3:29: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提醒:多拍打2个部位,或能排光多年的湿气 【双肘窝】肘窝外侧的曲池穴,是人体关键的“排污口”,经常按揉,能帮助排出体内湿气。也可以通过刮痧的方式起到疏通经络的目的,帮助清除体内湿热之邪。【腘窝】膝盖后面的窝叫做腘窝,在腘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可...

  • 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 数千年前中医就提到气候环境变化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其中「湿」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

  • 3、思虑过多男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往往需要担负很多责任,不仅要为一家老小的柴米油盐操心,还要为工作和孩子考虑,压力自然是很大。而中医认为“思伤脾”,说的就是过度思虑会伤害脾胃,因此很多男人由于压力大而导致脾胃不好,导致湿气很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有啤酒肚。男性湿气重的表现表现一:体态虚...

  • 中医讲“湿气重百病生”,的确,湿气加重本就是身体抵抗力低下的结果,而湿气加重后又会影响各种脏器的正常功能,导致各种疾病丛生。对于男人来说,十个男人九个湿气重,男人更容易受到湿气的干扰,因此祛湿对于男人也很重要。 一、常喝祛湿茶饮 1、蒲公英五方草茶 食材:蒲公英根、薏苡仁、赤小豆、蒲公英叶、山楂、芡实...

  • 辨别经络是否堵塞,可通过观察身体的反应,如冷热感变化、酸痛无力等。预防和改善经络不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泡脚:通过热水泡脚,促进脚底气血循环,但需注意水温和时间。轻拍手臂肘窝:拍打肘部可排毒去火,促进经络畅通。梳头:每日梳头,刺激头部穴位,疏通经络。按摩与艾灸:通过特定穴位的按摩和艾灸,...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