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人生并分为内因外因 外阴及中医所说的六淫侵袭 风寒暑湿燥火 内伤既是七情 喜怒悲忧思悲恐惊。早在《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这是五气致病的最早记载,以后在宋代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中将五气中增加悲、惊即为七情。七情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防止疾病发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喜为七情之首,心气所发,心为五脏之首。七情致病各有所主而都与心有密切联系。心为君主之官,是精神活动的主宰,除了过喜伤心外,而怒、忧、思、悲、恐、惊都能伤及心,心气受损,其他各脏也将会造成影响,中医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之说。
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与人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密切关系,喜为心之志。喜在正常情况下能缓和一下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有“喜则气缓”之说。但是,喜乐过极则损伤心神,就可导致心的病变,出现乏力、出汗、胸闷、心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重则神志错乱,语无伦次,哭笑无常,举止异常等。现代许多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脑卒中、某些精神病等都与喜过度有关,尤以中老年人为多见。五行相生相克中,心属火,水克火,喜伤心(中医心它又包括大脑功能)、恐胜喜,也就是说适当恐惧可以制约过喜所致病变。
现代医学认为,大喜过度是一种强刺激。大脑受到这种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促,体温上升,如果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就会造成体内紊乱。
案例一,清代医学家喻嘉言在《寓意草》中记载:“昔有新贵人,马上扬扬得意,未及回寓,一笑而逝。”2020-11-28
我觉得情绪是能够影响五脏六腑的,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开开心心的。2020-09-30
情绪和五腑六脏的关系特别严重,如果弄伤肝恐伤肾,这些都。是已经成了顺口溜了,喜上心。2020-09-30
情绪的好坏关系到五脏六腑的安和,特别是情绪波动大,对心肝脾肺肾都会有一定的影响。2020-09-30
《黄帝内经》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2020-09-30
mcxzy 阅读 62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9:01: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人体内有心、肝、脾、肺、肾这五个重要的器官,它们与五种情绪——喜、怒、思、忧、恐,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这种关系意味着,过度的情绪表达会对相应的内脏器官造成伤害。例如,狂喜容易使心脏受损,有怒气容易伤害肝脏,...

  • 情绪对人体的胃肠影响关系密切,实际上,情绪对气血也有显著影响。传统观念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这说明人体的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对应的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之间相互联系,一旦情绪管理不当,便可能导致整个身体的机能失调。1. 心脏是精神活动的中心,过度的喜悦可能导致心神...

  • 1. 人们常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是说一个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用良性的情绪主导自己,情绪过于激动对身体无益。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与内脏密切相关,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指:“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可见,情志活动必须...

  • 情绪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都知晓不良的情绪会损害身体健康,但即便是正面的情绪,若变化过度,亦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情绪波动过大,会伤及五脏六腑。在中医理论中,情绪致病被称为“七情内伤”,而在西医中,这被归类为“心身疾病”。中医认为,频繁、持续且过度的情绪...

  • 1. 情绪波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2. 怒、喜、忧、思、悲、恐、惊七情影响脏腑器官健康。3. 情绪波动过大易伤神,导致脏腑功能失调。4. 怒伤肝,过怒导致气血上冲,引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5. 喜伤心,过度喜悦导致心气受损,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6. 思虑过度伤脾,导致消化液分泌...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