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汗出不止?中医给你一个药方,4味中药,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你是否有这种情况,在健身房中经常汗如雨下,流很多汗。有些朋友认为这是好事,说出汗其实就是在排毒,对于正常的出汗这样说是没错。但是从中医角度来说,出汗太多或者不正常的出汗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

中医里认为,汗的生成来自阴液,这里更多是指津液,而津液就是用来滋养身体的五脏六腑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的汗液,它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保护膜,使我们身体看起来滋润有光泽。而若因外邪引起身体大量出汗,就会导致津液过度耗伤,从而伤及阴液。

而且中医还认为汗血同源,身体中的汗液和血液是相互转换的,而大量出汗就会伤及阴液,间接影响血的生成,造成阴血不足,并且汗为心之液,因此这里伤的血还是心血,当心血不足,血不养心,就会出现心慌心悸的情况,这应该怎么办?

今天沈医生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敛阴止汗、益气固表方子,名叫牡蛎散,该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煅牡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这四味中药组成。

方中煅牡蛎为君药,我们之前不是说,当出汗太多就会导致津液过度耗伤,从而伤及阴液,而对于这种情况就可以用煅牡蛎的收敛、收摄的能力,来敛住津液,减少汗液的产生。

黄芪为臣药,对于外邪侵入,致使卫气不固,引起出汗的情况,就可以用黄芪来益气、固表止汗。从而改善多汗、汗液失调的问题。

麻黄根为佐药,麻黄根就是麻黄的根部,中医李时珍认为麻黄根是止汗的良药,对于自汗、盗汗、阴汗等情况都适用。

浮小麦为使药,味甘性凉,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浮小麦可以益气除热,对于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等情况,有不错的效果。另外,浮小麦还可以养心阴。

总之,这四味中药合用,可以敛阴止汗、益气固表,对于经常出汗、心慌心悸等情况的人群很是适用,大家学会了吗?不过还是提醒大家一定要找中医辨证。2022-06-02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7:29: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芪作为臣药,用于治疗外邪侵入,导致卫气不固引起的出汗。黄芪可以益气、固表止汗,改善多汗和汗液失调的情况。麻黄根作为佐药,具有止汗的良效。它适用于自汗、盗汗、阴汗等多种出汗症状。浮小麦作为使药,味甘性凉。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浮小麦可以益气除热,对于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等...

  • 黄芪为臣药,对于外邪侵入,致使卫气不固,引起出汗的情况,就可以用黄芪来益气、固表止汗。从而改善多汗、汗液失调的问题。麻黄根为佐药,麻黄根就是麻黄的根部,中医李时珍认为麻黄根是止汗的良药,对于自汗、盗汗、阴汗等情况都适用。浮小麦为使药,味甘性凉,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浮小麦可以益气除...

  • 治疗汗出不止,关键在于调理气血津液。因为气血津液皆化生于脾胃,故此可通过调理脾胃以止汗,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方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发生改变,出汗异常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出汗过多,实则为脾胃失调,气血津液等运化失常所致。而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

  • 轻者可单服浮小麦炒熟,泡水代茶饮治疗。以盗汗(睡着出汗、惊醒立止)为主,汗出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脚心,并伴有心烦易怒、睡眠不安、五心烦热、两颧红赤、骨蒸劳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午后低热等症者,是为阴虚,治宜清热养阴敛汗,选用生地、白芍、五味子、地骨皮、麦冬、知母各10~15克水煎服。

  • 杏仁,可以宣肺化湿;白豆蔻、半夏、厚朴能理脾燥湿薏苡仁重用,来健脾利湿;滑石、通草、竹叶,用于利尿,使得湿气有路可退。藿香、佩兰增进除湿之功。结果,不到一个周期,林先生出汗的量明显减少,继续用完两个周期,出汗现象消失,食欲增加,而且觉得神情愉快。这里用的方子,针对的就是患者这种湿阻肌...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