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时,先灸哪个穴位,很有讲究!灸错,事倍功半!

艾灸之所以成为现代人追捧的养生之法,主要因其绿色、天然、安全、无副作用。

一般的,针对不同病症,中医总会给出多个穴位。那这么多穴位,究竟该先灸哪一个呢?

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这就跟吃西药分饭前、饭后吃一样,时间不对,多少都会影响到药效的吸收。

同样,艾灸穴位的先后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对艾灸的疗效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今天徐大大就来说说艾灸的顺序吧!

艾灸穴位顺序

“药王”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清楚的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则。

那人体各部位又是如何分阴阳的呢?

作为农耕大国,古代先民一般都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灸顺序,一般都是: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先灸头身,后灸四肢;

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在日常保健艾灸时,按照以上方法艾灸,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当然,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很多病症调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一般是以先缓解症状为先,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

艾灸最佳时间

据《内经·灵柩》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

按照具体时间来分便是:

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

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

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

上午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升发,借助这个时间艾灸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针对阳虚、气虚质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温,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

当然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艾灸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灸;养肾在下午5-7点灸;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一般艾灸养生保健一般为:上午10-11点;下午2-4点为宜。

艾灸注意事项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不宜艾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艾灸时不要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4、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最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为宜;

5、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6、艾灸后20-30分钟后再洗澡,这时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此时在用热水洗澡会感觉很舒服。

艾灸小贴士: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

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冬病夏治正当时,是时候从“根”治疗你身上各种大小病了,灸大夫邀你一起灸出好身体!2022-07-08
mcxzy 阅读 43 次 更新于 2025-04-11 23:18: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新手艾灸实用教程如下:一、施灸讲究先后有序:“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渐下,次后从头向右渐下,先上后下。”施灸的顺序,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 → 后下部;先灸背腰部 → 后灸胸腹部;先灸头部 → 后灸四肢;先灸阳经穴位 → 后灸阴经穴位;施灸量先少 → 后逐步增加。二、施灸...

  • 艾灸讲究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身后四肢,所以艾灸这几个穴位先艾灸背部的八髎穴,然后艾灸腹部的中脘,神阙,关元,你平时是养生还是调理妇科

  • 施灸的顺序,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 → 后下部;先灸背腰部 → 后灸胸腹部;先灸头部 → 后灸四肢;先灸阳经穴位 → 后灸阴经穴位;施灸量先少 → 后逐步增加。如不按顺序施灸,先灸下部,后灸头部,患者可能会出现头面烘热,口干咽燥等不适感。在施灸时还需结合病情,因病制宜,不可拘...

  •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都是: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先灸头身,后灸四肢 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在日常保健艾灸时,按照以上方法艾灸,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很多病症调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一般是以先缓解症状为先,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 2 艾灸...

  •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有些疾病的调理灸疗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可以先缓解症状,比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总之是以人为本,患者舒适为宜。据《内经·灵枢》记载:...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