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关:掌后高骨(神门穴)对面的就是关部,朱奉谦云:“凡初下指,初以中指端按关位——掌后高骨为关,乃齐下前后二指,为三部脉,前指寸口,后指尺部也。”汪石山云:“揣得高骨,压中指于高骨以定关位,然后下前后两指以定尺寸,不必拘一寸九分之说也。”三指间的距离与病人的长短有关,臂长则疏下指,臂短则密下指。(2)下指轻重:古人有三菽之重取其浮,九菽之重取其中,十五菽之重取其沉的记载,这是从实际中得来的经验,值得进一步研究。杨仁齐云:“每部下指,初则浮按消息之,次则中按消息之,又次则沉按消息之……于是举指而上,复稳指而下,反复拶(za)相进退而消息之。”滑伯仁云:“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寻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委曲求之曰寻。”杨氏与滑氏的轻重次第是完全一样,不过名词微有不同,而下指轻重又必因病人肥瘦而略有差异。(3)调息:切脉时应先调息,即以医师自己(平人)的呼吸去调知病人脉搏的快慢,一呼一吸脉五至为平脉。滑伯仁云:“凡诊脉之道,先须调平自己气息,男左女右。”目前中医师多以时钟计算,调息似已不甚重要,但根据古人要求动数候脉,需候五十动才合标准。张仲景《伤寒论·自序》对当时医生诊脉动数发息不满五十曾经提出批评,《医贯》亦云:“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须候五十至乃知五脏缺失,今人指到腕骨即云见了,夫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诚然是很中肯的。(4)择时:切脉以平旦(寅时)为准。陈无择云:“经云: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以脉未盛,络脉调匀乃可诊有过之脉。或有作为,当停宁食顷,俟(si)定乃诊,师亦如之,释曰:停宁俟定,即不拘于平旦,况仓卒病生,岂待平旦,学者知之。”事实上每个病人都等到平旦诊脉是不可能的。
2016-05-29
2016-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