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治疗药方有哪几种?

【方一】利胆行气汤
【出处】《实用外科手册》
【组成】枳壳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12克,广木香10克,郁金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白芍12克,大黄9克,半夏9克。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右上腹胀痛、隐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口苦、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无明显寒热及黄疸。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大柴胡汤加减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生姜各12克,黄芩、白芍、半夏、枳实各9克,大黄6克,大枣10克。
【功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主治】右上腹持续性胀痛、胸腹痞满,黄疸,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小便黄,大便结。
【方解】本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白芍而成。是治少阳病不解,邪气初入阳明,微成腑实之方。故仍以和解少阳为主,轻泻热结为次。方中主药柴胡、黄芩和解少阳,祛半表半里之邪;辅以大黄、枳实内泻热结,行气消痞,除阳明微实;佐以白芍助柴、芩清肝胆之热,白芍伍大黄,解腹中实痛,半夏、生姜和胃止呕;使以大枣益气和中,伍白芍以防热邪入里伤阴,亦可缓和枳实、大黄泻下伤阴之弊;姜枣调和营卫。诸药相伍,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
【药理】解热,消炎,镇静,镇痛,镇吐,泻下,保肝,利胆,排石。其中柴胡解热,抗炎,镇痛,抗流感、牛痘病毒,抑制结核杆菌及钩端螺旋体;黄芩所含黄芩苷、黄芩素具显著解热作用,抗流感病毒和多种球菌、杆菌;大黄中所含番泻苷俱泻下作用,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红素和胆汁酸,抗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枳实加强肠蠕动,以排泄积气;生姜、半夏善于镇吐,祛痰;白芍调整胃肠平滑肌运动,以解痉镇痛,抗菌,消炎;大枣具抗过敏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龙胆泻肝汤加减
【出处】《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2克,生地黄12克,柴胡10克,车前草15克,黄连10克,大黄12克,木通12克,泽泻12克,当归12克。
【功用】疏肝利胆,清热泻火。
【主治】右上腹持续性胀痛,痛而拒按,或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壮热不退,口苦心烦,小便短赤,大便燥结。
【方解】方中主药龙胆草大苦大寒,既泻肝胆实火,又清肝胆湿热;辅以黄芩、栀子苦寒泻火,助龙胆草之力。柴胡疏畅肝胆,助胆草清热泻火;佐以泽泻、木通、车前子渗利水湿,使湿邪从小便而出。当归、生地黄滋阴养血,以防苦寒药化燥伤阴;使以甘草调药和中,防苦寒伤胃。诸药合用,共收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全方具泻中有补,清中有养,降中寓升,祛邪不伤正,泻火不伐胃的配伍特点。
【药理】解热,抗炎,抑菌,利尿,利胆,保肝,降压,镇静,健胃。其中龙胆草健胃,抗菌,促炎症细胞吞噬功能,保肝,利尿;柴胡镇静,镇痛,解热,抗炎,利胆,增强免疫力,抗病毒;黄芩、栀子抗菌,解热,消炎;当归抗炎,镇痛,降低血小板聚集;生地黄保肝,防止肝糖原减少,抗炎,利尿;泽泻、木通、车前子利尿;甘草所含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具有保泰松样的抗炎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山栀生军芒硝冰片乳香外敷方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山栀10克,生军10克,芒硝10克,冰片1克,乳香3克。
【主治】急性胆囊炎。
【用法】上五味,共为细末,加蓖麻油30毫升,75%酒精10毫升,蜂蜜适量,调为糊状,敷于胆囊区,每日1次。
【方五】元明粉冲服方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元明粉9克。
【主治】气滞型。
【用法】冲服,1日1次。
【方六】金钱草茶饮方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四川金钱草200克。
【功用】利胆消炎。
【用法】煎汤代茶饮用。
【方七】核桃仁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核桃仁5~6个,冰糖及香油适量。
【主治】气滞型胆囊炎。
【用法】1日1次。
【方八】
【组成】北柴胡12克,白芍20克,枳壳10克,木香10克,元胡12克,金铃子15克,茵陈30克,制大黄10克,二宝花15克,金钱草30克,生甘草6克。
【主治】慢性胆囊炎。
【用法】伴大便干结者,将制大黄改生大黄6克(后下)。伴结石者加地龙15克,鸡内金10克,鱼脑石10克。
【方九】
【组成】茯苓10克、枳壳10克、赤芍10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柴胡10克、茵陈20克、半夏10克、郁金10克、蚤休10克、甘草6克。
【主治】胆囊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
【组成】金钱草50克,大黄粉25~50克,茵陈蒿25克,木香20克,郁金20~30克,黄芩25克。
【主治】胆囊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十一】
【组成】丹参500克,郁金250克,茵陈100克,蜂蜜1千克,黄酒适量。
【功用】利胆解热,善降胆火,并能缓肝气,通经脉,除湿热,润燥。
【主治】适用于胆道阻塞、胆囊疼痛、胆火旺,湿热重者有显效。
【用法】把丹参、郁金、茵陈倒入大砂锅,加冷水浸泡2小时后,先用中火烧沸,加黄酒2匙,改用小火慢煎1小时,约剩下一大碗药液,滤出头汁,再加冷水三大碗,煎二汁,约剩下大半碗药液时,滤出、弃渣,将头汁、二汁、蜂蜜一起倒入碗盆内拌匀,碗盆加盖用旺火,隔水蒸2小时,离火、冷却、装瓶、盖紧。每日2次,每次1~2匙,饭后开水冲服,3个月为两疗程。
【方十二】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鲜嫩小麦秆100克(采取春天已灌浆,尚未成熟的小麦),白糖少许。
【功用】消炎利胆。
【主治】胆囊炎。
【用法】麦秆加水煮半小时左右,加白糖使之微甜代茶饮,每次半小碗,1日3次。
2020-01-03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3 01:27: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推荐药物为胆清强磁贴,其主要成分及其功效如下:穿山甲具有消肿排脓、化瘤散结、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络的作用;莪术具有消积散结、行气止痛的功效;皂刺具有搜风、拔毒、消肿、排脓的作用;川楝子则能疏肝泄热、行气止痛,适用于胸胁、脘腹胀痛。在使用中药治疗胆囊炎时,应遵循中医师的建议,合理用药。...

  • 最后,还有一种被称为疏肝利胆汤的方剂,其药物组成包括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青蒿、黄芩、金钱草、生山楂、陈皮等,用于治疗慢性胆囊炎。

  • 蒲公英全草煎服,适用于胆囊炎,但需注意不能用铁锅。猪苦胆装绿豆晒干研磨成小颗粒,早晚各服用10粒,可用于胆囊炎治疗。苦麻菜加荷包蛋一起煮,空腹食用,适用于胆囊炎。牛苦胆汁煮制的米醋冰糖液,早晚各喝一勺,适用于胆囊炎和胆结石。新鲜猪苦胆蒸煮后制作成药丸,每日三次,每次一丸,适用于胆...

  • 消炎利胆片由穿心莲、苦木和溪黄草等成分组成。该药方中的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的作用,并能抗菌、抗炎和保肝利胆。穿心莲和苦木作为辅助药材,协助主药增强抗炎和保肝利胆的效果。消炎利胆片主要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胆囊炎和胆管炎。胆康片的主要成分有茵陈、蒲公英、柴胡、郁金、人工牛黄、栀子...

  • 【方一】利胆行气汤 【出处】《实用外科手册》【组成】枳壳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12克,广木香10克,郁金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白芍12克,大黄9克,半夏9克。【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右上腹胀痛、隐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口苦、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无明显寒热及黄疸。【...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