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味子的药材鉴别

五味子为常用滋补强壮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来源于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两者历史上均以不同来源的同一味药物进行收载和使用。李时珍谓:“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人滋补药必用北产者良”。2000年版药典部将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别收载为两个品种。五味子仅指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规定特征成分为五味子醇甲,其含量不得少于0.4%。南五味子指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含总木脂索以五味子酯甲计,不得少于3.0%。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仍有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不分的情况存在。 1 植物形态五味子与华中五味子均为落叶木质藤本;幼枝红褐色;花单性,雌雄异株;小浆果球形,红色;种子肾形。从以下特征可区分两者,北五味子的幼叶背面被柔毛;雄蕊4~5(6)枚,不形成肉质花托;药室外侧向开裂;花乳白色或淡粉色。而华中五味子叶两面无毛;雄蕊9~12枚,组成肉质花托;药室内侧向开裂;花橙黄色。2 地理分布五味子与华中五味子在中国分布基本以黄河流域为界,五味子集中在黄河流域以北,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其中东北是五味子最集中地区。南五昧子集中在黄河流域以南,主要分布于华中,西南,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3 生药性状五味子: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1~2粒,肾形,表面黄棕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粉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南五味子: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微酸。4 生药组织构造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果实比较相似,而种子的种皮石细胞及种皮下石细胞的形状、大小有差异,借以鉴别。【五味子】种皮表皮细胞为一列石细胞,长方形径向延长,紧密整齐排列,长70μm,宽25~35μm,种皮表皮下细胞为5~6列石细胞。长圆形或棱形,长70~130μm,宽30~80μm,胞腔有多数纹孔,石细胞均强木化。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呈多角形,壁厚,纹孔不明显。【南五味子】种皮表皮石细胞为一列长方形,长50μm,宽20~30mμ,细胞壁外壁无突起种子表面不光滑;种皮表皮下石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长50~120μm,宽50~60mμ,细胞壁较厚;壁孔及孔沟明显。

2016-05-13
mcxzy 阅读 5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2:38: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果实,常用于中药材。2. 北五味子果实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在5至8毫米之间,表面颜色为红色、紫红色或暗紫红色,有皱缩现象。肉质柔软的果皮内含1至2粒肾形种子,种皮黄棕色,具光泽。种子破碎后,能闻到香气,味道辛辣微苦,以颜色鲜艳、颗粒大、肉厚、...

  • 结果显示,南、北五味子均含五味子甲素斑点,北五味子中有五味子乙素斑点,而南五味子薄层图谱中无五味子乙素斑点。 定量薄层扫描法对上述供试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0.1%、乙素0.3%,南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含量高达0.5%,不含五味子乙素。 红外光谱南、北五味子经粉碎,过筛,取1.5g,分别用石油醚,...

  • 五味子的果肉气微弱而特殊,味道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道辛而苦。品质好的五味子通常是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五味子的主产地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商品通常称为“北五味子”。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南五味子”或“西五味子”的商品,主要是华中五味子的果实。这种五味子的果...

  • 1 植物形态五味子与华中五味子均为落叶木质藤本;幼枝红褐色;花单性,雌雄异株;小浆果球形,红色;种子肾形。从以下特征可区分两者,北五味子的幼叶背面被柔毛;雄蕊4~5(6)枚,不形成肉质花托;药室外侧向开裂;花乳白色或淡粉色。而华中五味子叶两面无毛;雄蕊9~12枚,组成肉质花托;药室内侧向开...

  • 【答案】:E 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相间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型腔如有香气,味辛、微苦。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相比,粒...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