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指导:健忘的辨证论治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亦称“喜忘”、“善忘”、“多忘”等。自宋代《圣济总录》中称“健忘”后,沿用至今。历代医家认为本证病位在脑,与心脾肾虚损,气血 不足有关。亦有因气滞血瘀,痰浊上扰所致者。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健忘》指出:“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明确指出了记忆与脑的关系。《医方集解。补养之剂》云:“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肾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盖心脾主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肾主精髓,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则阴血损耗,神舍不清;房事不节,精亏髓衰,脑失所养;年高神减,五脏俱衰,神明失聪,皆能令人健忘。本病证以心、脾、肾虚损为主,但肝郁气滞、瘀血阻络、痰浊上扰等实证亦可引起健忘,应予以重视。
  总之,健忘以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虚实兼杂者多见。西医所称之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出现健忘症状者,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现将健忘的主要证治分述如下。

  1.心脾不足证

  健忘失眠,心悸神倦,纳呆气短,脘腹胀满,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炙黄芪、白术、生甘草益气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和营;茯神、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木香调气,使补而不滞。

  2.肾精亏耗证

  健忘,形体疲惫,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

  治法:填精补髓。

  代表方:河车大造丸加减。

  常用药:紫河车大补精血;龟板、熟地黄、杜仲、牛膝填精补髓;人参益气生津;天门冬、麦门冬养阴;黄柏清相火;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石菖蒲开窍醒脑。

  3.痰浊扰心证

  健忘嗜卧,头晕胸闷,呕恶,咳吐痰涎,苔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宁心。

  代表方: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苍术、竹茹、枳实化痰泄浊;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石菖蒲、郁金开窍解郁。

  4.血瘀痹阻证

  遇事善忘,心悸胸闷,伴言语迟缓,神思欠敏,表现呆钝,面唇暗红,舌质紫暗,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川牛膝养血活血;柴胡、枳壳、桔梗行气以助血行;甘草益气护正。2023-03-11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4:32: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多寐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的病证,亦称“嗜睡”、“多卧”、“嗜眠”、“多眠”等。本病的病位在心、脾,与肾关系密切,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心、脾、肾阳气虚弱,心窍失荣;标实则为湿邪、痰浊、瘀血等阻滞脉络,蒙塞心窍。李东垣在《脾胃论。卷上》中指出:“脾...

  • 患者也可以就诊中医内科,通过中医的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口服中药的汤剂对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还有健忘的症状都是有好处的。患者如果健忘的明显可以口服改善脑代谢的药物,比如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片、脑蛋白水解物片这类的药物都可以改善患者健忘的症状。

  • 1.辨别有火无火阳痿而兼见面色觥白,畏寒肢冷,阴囊 冷缩,或局部冷湿, 清稀冰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者,为无火;阳痿而兼见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者,为有火。其中以脉象和舌苔为辨证的主要依据。2.分清脏腑虚实由于恣情纵欲,思虑忧郁,惊恐...

  • 1. 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和多梦,需要根据具体症状进行中医辩证。2. 若为肝瘀气滞,可选用的中成药包括柴胡疏肝散、舒肝解郁胶囊、枣仁安神胶囊、安神补脑液和逍遥丸等。3. 若是心肝火旺所致,可考虑使用加味逍遥丸、龙胆泻肝丸、柏子养心丹和天王补心丹等药物。4. 若由肝肾阴虚引起,则可...

  • [辨证论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记忆力减退,或健忘前事,精神疲倦,食少腹胀,心悸不寐,舌淡,脉弱。补脾益气、补血养心。 2.阴虚火旺证:健忘,多梦,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梦交,舌红瘦小,少苔,脉细数。滋阴降火、补益心肾。 3.肾精不足证:健忘,精神萎靡,腰酸乏力,甚则滑精早泄,舌淡...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