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滞血瘀型的足跟痛:一个方子活血行气,化瘀新生

为什么很多患者说自己足跟痛呢?那么足跟痛在中医学上到底是什么病症呢?

其实常见的足跟痛,也就是说脚后跟长了骨刺的缘故,很多是由于长期劳损以及骨质退化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机理有二:一是因劳累过度致使足跟部筋骨损伤而引起疼痛,二是肝肾亏损是造成足跟痛的重要因素。肝主筋,肾主骨,肾之经脉绕足跟而行,中年以后肝肾不足,肾虚无以生骨,肝虚无以养筋,筋骨随之退化,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中药熏洗有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药物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软化粘连组织。通过临床经验,在内服中药的同时给予局部中药熏洗治疗足跟痛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话说就有这样一个患者,年纪50岁上下,自诉自己脚底疼痛有一周左右,就是肉里面跟针扎的一样疼,自己心想也没有干啥活啊,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就休息两天没有好转之后赶紧来到门诊就诊。

刻诊:患者舌苔黄腻,有齿痕,脉弦缓。自诉自己也没有受过外伤,尤其是在早上起来刚下床的时候情况较重,不能长时间的久站或者走路。休息之后会有所缓解。

经过一番诊治,患者就是明显的气滞血瘀所致的足底疼痛,也就是常说的长骨刺患者。

当时提笔写了这样一个方子:当归、熟地、川芎、白芍 、桃仁、红花

用法:上述所有加入酒之后可以水煎半小时即可。

功效:活血行气,化瘀新生。

同时光内调可能见效还比较慢,还可以采用这样一个泡脚方:

方组:伸筋草、川穹、川牛膝、透骨草、制川乌、艾叶、制草乌、艾叶、海桐皮。

用法:可以先用热气进行熏蒸足部一会,待水温可以适合足部进行泡脚时,可以进去浸泡脚后跟半小时左右。

当时患者就拿着这两个方子开药回家了,告知泡脚时一定要注意温度,切勿烫伤,后续两周可以来复诊一次。

于是两周左右时间患者这次是很正正常常的走路进来了,说自己现在脚后跟疼痛感已经基本没有了,自己在家里要是站立20分钟基本没啥问题,但是还是不干过度运动。于是辩证患者舌苔和脉象,已经完全正常,于是告知可以停药了,而且后续可以慢慢的进行运动锻炼即可,不要一下子过度锻炼,患者应允。2022-08-23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4:29: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药治疗历史悠久,早在隋代,巢元方就对足跟痛有所提及,认为可用桂附膏治疗。膏药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如清代徐灵胎所说,膏药能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或壮筋骨,使用方法灵活,可随病情调整。足跟痛的中医辨证分型有三种:气滞血瘀型,表现为局部血行受阻,疼痛固定;肝肾亏虚...

  • 因此,在采用按摩疗法治疗足跟痛时,应以固本培元、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为主,通过按摩相关穴位和反射区,补益肾气,畅通足部气血,疏经通络,消肿止痛,达到缓解足跟痛的目的。足跟疼痛的原因 1、气滞血瘀型 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

  • 另外,泡脚本身就是行气活血的,能够加速气血运行,所以白术泡脚的第三个好处就是把脚上的气滞血瘀化掉。把寒湿排出去了,把气血都疏通了,自然就能治脚跟痛了。这个泡脚方法非常安全,效果也非常不错,所以第一推荐给大家。一般情况下,泡三五天就会有明显改善,可以一直泡半个月,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当然...

  • 膏药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能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或壮筋骨。使用方法灵活,可根据病情调整,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足跟痛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气滞血瘀型:采用活血化瘀的方剂进行治疗。肝肾亏虚型: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导致筋骨失养,需采用补肝肾、强筋骨的方剂。寒凝血瘀型:受寒...

  • 中医辨证足跟痛,主要有三种类型:1. 气滞血瘀型由于种种因素,局部血流不畅,形成瘀血,脉络受阻,导致气血运行受阻,疼痛固定,按压时疼痛加重,行走受限。2. 肝肾亏虚型肝肾功能与足部关系密切,肝主筋,肾主骨。随着年龄增长,肝肾功能减退,精血不足,经脉营养不畅。筋骨失去滋养,站立或行走时,足跟...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