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湿热症有哪些中药处方?

(1)升阳除湿汤加减
[主治]腹痛,泄泻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苍术、柴胡、羌活、防风、升麻、茯苓、陈皮各10克,神曲、山药、炙黄芪各20克,炙甘草4克,蒲公英20克,黄柏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
(2)自拟温肾涩肠汤
[主治]久泄不止,肛门有下坠感。
[处方]制附子、炮姜、肉豆蔻、五味子各6克,党参12克,白术、补骨脂、诃子、白头翁各10克,吴茱萸、炙甘草各3克,马齿苋、铁苋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
(3)二白苦艾汤
[主治]腹痛,里急后重,口干不欲饮,不思饮食,身热不扬,伴胸胁胀满,小便短赤,肛门灼热。
[处方]白头翁、苦参各100克,白芍60克,艾叶30克。
[用法]上味洗净,用温蒸馏水浸泡1夜,首次用武火煎半小时,过滤取液;第二次再将药渣加冷水适量,以能浸泡药材为度,文火煎40~60分钟后过滤,其药液与第一次混合,续用文火煎熬浓缩到规定量(含上方1剂量/250毫升)后,每250毫升内加1%苯甲酸钠0.2毫升,摇匀,放置1夜,再过滤分装密封。成人50毫升/次,儿童每次2毫升。
(4)加味连梅汤
[主治]久泻不止。
[处方]黄连、乌梅、西洋参各2克,阿胶5克,麦冬、沙参、石斛、木瓜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上述用量为8个月的小儿之量,成人用量酌增)。
(5)加减化滞汤
[主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苔黄腻,脉滑数或洪数。
[处方]生白芍30克,山楂18克,葛根、莱菔子各15克,广木香、黄连、苦参各9克,肉桂3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合兑,分2次温服。服上方自觉症状消失,便常规化验正常后,应继续服药1~3剂。
(6)芍药汤加减
[主治]久痢,湿热不重而偏于气血不调。
[处方]当归、白芍各50克,槟榔、枳壳各15克,莱菔子、肉桂、甘草各5克,大黄7.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7)清热化滞汤
[主治]湿热蕴结肠,久泄不止。
[处方]白头翁、生地榆各30克,黄连5克,黄芩、木香、槟榔各10克,赤芍15克,生大黄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病重者每日2剂。
2020-01-02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8:27: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治疗肠胃湿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中药治疗:应用特定方剂:如温胆汤、二陈汤、二妙散和茵陈蒿汤等,这些方剂在医生的辩证指导下合理使用,能有效清化湿热、健脾助运。辅助治疗:针灸治疗:通过按摩、针刺、刮痧、拔罐等方式作用于特定的穴位,特别是腹部相关穴位,以改善胃肠道功能,去除湿热。运动调...

  • 在病情复杂或严重时,可以考虑使用中药方剂进行辅助治疗,如:方剂中包含葛根、黄芩、黄连、木香、茯苓、车前子、白扁豆、薏苡仁、荷叶、生甘草等成分,这些药材具有清热利湿、调理脾胃的功效。三、生活调理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

  • (7)清热化滞汤 [主治]湿热蕴结肠,久泄不止。[处方]白头翁、生地榆各30克,黄连5克,黄芩、木香、槟榔各10克,赤芍15克,生大黄8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病重者每日2剂。

  • 湿重的治疗主要以清热为主,通常选择野菊花、桂枝、苦参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热重主要以化湿为主,可以服用平胃散、六一散等药物治疗。在服用药物期间一定要注意饮食结构,不建议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能暴饮暴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在每天早晨喝一杯姜茶。肠道湿热的患者会出现食欲比较差的症状,可能...

  • 该中药清理肠道汤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湿、调理肠道等功效,适用于肠道炎症、便秘、湿热等症。在使用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以确定个人体质和适应症,并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剂量。在服用过程中,需注意个人反应,若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寻求医生指导。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助于促进...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