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低热的清热的中成药

体温在37.3 38 之间为低热,持续4周以上者称长期低热。从病因分析,其中40%由感染性疾病引起,57%由非感染性疾病引起,3%原因不明。

清热是中医名词。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

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以清热。养阴有滋养肺阴.肝阴.肾阴和养血.滋液等多种方法,须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应用。在热病伤阴阶段,也可参合养阴清热法。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

青蒿鳖甲片

组方:青蒿、鳖甲胶、地黄、知母、牡丹皮。

适应症:养阴清热。用于温病后期,夜热早凉,阴虚低热,热退无汗。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4-6 片,一日 3 次。

暑热康糖浆

组方:北沙参、淡竹叶、白芍、陈皮

适应症:益气清热,生津解暑。适用于小儿暑热症和成人伤暑病、低热、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 20 ml,2 岁以下 10 ml,2 岁以上 15 ml,一日 3 次,可连服 2 周。服前振摇均匀,用冷或温开水稍稀释后服用。

丹白颗粒

组方:牡丹皮、大血藤、紫花地丁、三棱、莪术、败酱草、川芎、白芍、土茯苓、白英、白花蛇舌草、墓头回、椿皮、当归。

适应症:清热化瘀、祛湿止痛。用于慢性盆腔炎、中医属于瘀热湿阻型者,症见小腹疼痛、带下色黄、带下异味、腰骶胀痛、经期腹痛、低热起伏、口苦咽干等。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少进油腻、注意饮食卫生。

2.脾胃虚弱者慎用。

3.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未见对孕妇、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性相关研究资料。

5.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服药过程中如出现不适, 应马上停药, 并咨询医师或药师。

7.对本药已知成份严重过敏者禁用。

8.不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以及瘀热湿阻型辩证标准者禁用。2022-06-17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4-11-17 06:25: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清热凉血类中成药具有轻盈头热、凉血散瘀、清热解毒等作用。适用于热入营血所致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等;热入血分所致出血,发斑,如狂,谵语,舌绛起刺等。代表中成药有清热凉血膏等。 使用清热类中成药需要注...

  • 清虚热药青蒿 浮小麦 银柴胡 胡黄连清热解毒药熊胆 马勃 苦木 四季青 大青叶 金银花 迎春花 木棉花 山银花 翻白草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筋骨草 蛇莓 菥蓂 鸭跖草 穿心莲 鱼腥草 委陵菜 败酱草 苦地丁 苦地胆 金莲花 杠板归 羊蹄草 地锦草 半枝莲清热泻火药石膏 竹沥...

  • 凡是以清热百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于内热、火毒、湿热、瘟疫等多种里热证的中成药,统称度为清热类中成药。白云山星群夏桑问菊是家庭常备的清热类中成药,它源自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答典名方“桑菊饮”,味道甘甜,气味芳香,可以清热解回...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