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低热的清热的中成药

体温在37.3 38 之间为低热,持续4周以上者称长期低热。从病因分析,其中40%由感染性疾病引起,57%由非感染性疾病引起,3%原因不明。

清热是中医名词。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

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以清热。养阴有滋养肺阴.肝阴.肾阴和养血.滋液等多种方法,须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应用。在热病伤阴阶段,也可参合养阴清热法。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

青蒿鳖甲片

组方:青蒿、鳖甲胶、地黄、知母、牡丹皮。

适应症:养阴清热。用于温病后期,夜热早凉,阴虚低热,热退无汗。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4-6 片,一日 3 次。

暑热康糖浆

组方:北沙参、淡竹叶、白芍、陈皮

适应症:益气清热,生津解暑。适用于小儿暑热症和成人伤暑病、低热、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 20 ml,2 岁以下 10 ml,2 岁以上 15 ml,一日 3 次,可连服 2 周。服前振摇均匀,用冷或温开水稍稀释后服用。

丹白颗粒

组方:牡丹皮、大血藤、紫花地丁、三棱、莪术、败酱草、川芎、白芍、土茯苓、白英、白花蛇舌草、墓头回、椿皮、当归。

适应症:清热化瘀、祛湿止痛。用于慢性盆腔炎、中医属于瘀热湿阻型者,症见小腹疼痛、带下色黄、带下异味、腰骶胀痛、经期腹痛、低热起伏、口苦咽干等。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少进油腻、注意饮食卫生。

2.脾胃虚弱者慎用。

3.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未见对孕妇、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性相关研究资料。

5.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服药过程中如出现不适, 应马上停药, 并咨询医师或药师。

7.对本药已知成份严重过敏者禁用。

8.不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以及瘀热湿阻型辩证标准者禁用。2022-06-17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5:57: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出现喉咙发炎、低热状态,这种情况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对症和抗病因治疗的药物。一般针对于发热、咽喉部的发炎状态,可以选择中成药,比如鱼腥草糖浆、蓝芩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清开灵颗粒、双黄连口服溶液等,能够达到清热、解毒、退热、抗炎的功效。针对于细菌感染可以服用抗生素,比如红霉素、阿莫西林、克林...

  • 成年人发低烧,若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可以口服美愈伪麻胶囊、贝诺酯分散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等抗感冒药物,能够治疗和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烧症状。可以配合中成药,清开灵颗粒、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清热解毒药物。若伴有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明显消瘦等症状,考虑慢性阻消...

  • 宝宝在低热期间如果出现嗜睡、精神不好,要及时的进行退热治疗。可以首先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健儿清解液,对于缓解低热有很好的效果。导致低热的原因多是病毒或者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因此,可以首先使用一些抗支原体和抗病毒的药物来进行缓解,首选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或者红霉素颗粒,也可以选择利巴韦...

  • 中成药可作为辅助。除了西药外,一些中成药也对低热有辅助治疗作用。比如,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配合使用。病因治疗是关键。需要明确低热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低热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如感染、肿瘤等,需要针对这些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因此,在...

  • 不同类型的感冒需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风寒型感冒表现为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等症状,病人需服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等药物。风热型感冒则需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等药物。暑湿型感冒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等症状,可用藿香正气水等药物治疗。时行感冒症状较重,病人可选用...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