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取穴的四个方法

针灸根据我们人体的穴位来进行取穴,然后对穴位进行刺激,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我们治疗各种疾病。因此,针灸怎么取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那个穴位进行施针,针灸的角度、深度和方向都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针灸取穴的四个方法
(一)近部取穴

腧穴在什么部位,就能主治这个部位所发生的内外病证,尤其是头及躯干部的腧穴多以治疗局部病证为主。比如,面部、手部的穴位利于面、手部局部的皮肤美容,单纯性肥胖以腹部肥厚明显者应取腹部的穴位,脘腹部穴位能治疗消化道胃肠疾病,妇女经带病少不了腰骶部、少腹部的穴位,背部腧穴调理相对应内脏。
(二)远部取穴

这是十四经取穴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除了主治所在部位的病证外,还可以治疗较远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有的穴位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既可本经取穴,也可异经取穴。远部取穴的主要依据是:①经脉所过,主治所及;②经脉阴阳表里关系;③脏腑与经络络属关系;④五脏之间的阴阳五行功能关系等。如胃经的足三里用于调整脾胃消化道功能;针刺肝经的太冲治疗肝郁黄褐班;带下多而清稀、子宫脱垂取百会);清降虚火用涌泉风痰阻络,口眼歪斜取丰隆等等。
在临床上常远近取穴相配,如头部前额病变近取印堂、阳白,远取合谷、内庭;口齿病近取地仓、颊车、下关,远取合谷,内庭;胃腑近取中脘、粱门、胃俞,远取内关、足三里、公孙;肝脏近取期门、章门、肝俞,远取太冲、支沟等。
(三)腧穴特异作用

有些穴位还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治疗作用。比如,大椎、曲池、合谷泻热;水分、阴陵泉利水消肿;足三里、关元、气海强身健体;百会能升提清阳中气等。
(四)对症取穴
针对具体症状选取穴位,又叫经验取穴。如虚脱灸百会、神阙、关元,针足三里;汗多取合谷、复溜;失眠取神门、三阴交、太溪;多梦取心俞、太冲、神门;便秘取天枢、支沟;皮肤瘙痒取曲池、血海、三阴交。
2022-10-03
mcxzy 阅读 99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2:36: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肘膝关节以下,属于经脉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很大,奥妙无穷,针灸文献中不乏记载,兹不赘述。2.头面部属于经脉的结部和标部,是交会穴比较密集之处, 全身103个交会穴,位于头面部即有38个之多。这一特点提示了该部穴位主病范围的广泛性。有人...

  • 5. 刺络放血法: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醒神开窍等治法中应用广泛。刺络放血法的穴位选择有多种情况,如病变局部刺络放血、循经远端刺络放血、对侧刺络放血等。6. 全息取穴法:全息对应在全身非常多见,临床应用也五花八门。如以肚脐和命门为中心的整体全息对应、以肘及膝为中心的各自太极转换对应、以腕...

  • ②艾条灸:用市售的艾条点燃,手持对准穴位,离开穴位2~3.5厘米左右,进行熏烧;或对准穴位作上下移动(如雀啄食一样)熏烧。要使患者感到温热而不烫痛,直至皮肤起红晕为度。③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当针刺皮肤,固定于一定深度后,将艾绒裹粘于针柄上点燃,或者在针柄上穿置...

  • 取穴:行间、太冲、膀胱俞、三阴交、阳陵泉穴。方法:施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适应症:用于肝胆湿热型早泄,以达平肝、清利湿热之功效。4、针灸穴位方法四 取穴:太溪、气海、照海、行间穴。方法:施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适...

  • 针灸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取穴,辨证准确,取穴合理,在临床治疗中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而针灸取穴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介绍临床取穴思路十六种,仅供参考。 1、局部取穴与以痛为俞 顾名思义,就是在病变局部取穴,可以取病变局部的经穴、奇穴或阿是穴。本法也是临床运用最多、最广的方法,如巓顶痛取百会,额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