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不传之秘是什么?

    一.穴位

    针灸离不开穴位,学中医者皆知某经某穴、某个解剖位置、某个突起、某个凹陷、虽论述许多,但真正在临床上找某个穴位时确实有迷惘。按书本上讲,每个穴位都有一个标准的定位,或说某处上几寸、某点下几寸、谁知人有胖瘦,姿势有多种,准确找穴位并不容易;其次穴有大小,大穴者几厘米, 者几毫米,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比如人体较大的穴位,百会、涌泉、关元、大椎、中脘、合谷、足三里皆大穴。 如常见反应点,针刺时偏差几毫米疗效都大打折扣。

    二.顺序

    针刺的顺序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众人皆知,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却不知针刺有阴阳虚实,左右升降与标本缓急,关于针刺的顺序《内经》多有记录。如《天枢-五色篇》记载:“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如《天枢-始终》说“阴盛阳虚,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一个简单的胃痛,如不按内关、中脘、足三里的顺序治疗,疗效会减弱,病情会反复。古时的针灸歌诀,对针灸顺序多有讲究,如《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载:“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先后施。”总结针刺顺序,除我们知道的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急则首刺标,缓则先刺本,②先刺主证穴,后刺兼证穴,③先病先刺,后病后刺,④升则先刺左后刺右,降则先刺右后刺左,⑤男左女右不要忘。

    三.深浅

    针刺的深浅不仅关乎患者的安全,更重要的是针刺疗效的关键,《素问-刺要论》说“病有沉浮,刺有深浅,各治其理,无过其道。”九刺之法,各有深浅,各有所宜,内经中的各种刺 述详细,在临床运用中,不能仅按教科书上的穴位深浅而刺之。关于深浅的利弊,《灵枢-官针》载:“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总结针刺的深浅,有一下几点注意:①病浅浅刺,病深深刺,②虚证浅刺,实证深刺,③上焦浅刺,下焦深刺,④背部浅刺,腹部深刺,⑤阳证浅刺,阴证深刺,⑥外感浅刺,内伤深刺,等不一一列举。

    四.方向

    一个穴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那么方向是针刺疗效的关键,例如,针刺阳陵泉治疗肩周炎时针尖方向与治疗小腿外侧痛方向不会完全一样,合谷治疗头面部疾病时,与治疗发热无汗方向也不尽相同。简单的讲,针尖方向多数要对准病灶是为经验。

    当然,针刺的秘诀还有很多,希望同道共同总结探讨。

  此文由 白氏九针  发表于2018年1月15日2022-06-23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7:43: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3. 透天凉法则是通过逐步浅出针刺,并重复特定的手法,以产生凉感,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热性疾病。4. 《金针赋》中还提到了其他六种针法,包括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总共八种手法,这些都是中医针灸的不传之秘。5. 针灸技术要求高,八种针法难以全部掌握,导致部分针灸手法可能逐渐失传。6. 烧山...

  •     针灸离不开穴位,学中医者皆知某经某穴、某个解剖位置、某个突起、某个凹陷、虽论述许多,但真正在临床上找某个穴位时确实有迷惘。按书本上讲,每个穴位都有一个标准的定位,或说某处上几寸、某点下几寸、谁知人有胖瘦,姿势有多种,准确找穴位并不容易;其次穴有大小,大穴者...

  • 而事实上《金针赋》所提及之法有八除了烧山火透天凉之外还有 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之诀、留气之诀、抽添之诀 等一共八种手法。这八种手法可谓是中医的不传之秘。针灸是一个十分讲究技术的治疗方法。虽然原文给与了我们操作方法,但是鲜有人能够将八种方法完全演示并且用其来治病,而逐...

  • “鬼门关十三针”是针灸中一种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是中医针灸中最神奇的部分。在古代,它是神秘家族的秘密,致力于治疗各种邪灵和疯癫。从现代医学看,是抑郁症、强迫症、失眠、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这种针灸方法吸收了各种针灸精华,利用不同穴位的针灸机理,治疗疾病疗效独特,在世界医学史上...

  • 外部疾病首先影响经络,之后可能传至脏腑;内部疾病则首先影响脏腑,之后可能反映到经络。例如,太阳伤寒首先表现为经络症状,之后才可能出现脏腑症状。针灸通过在穴位处进行针刺或艾灸,以达到“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效果,从而排除病理因素,治愈疾病。针灸治疗还包括补虚与泻实。当正气不足表现为虚证时,...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