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内庭穴,清胃泻火,理气和血

内庭。内,里面也。庭,庭院也。内庭名意指胃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既有陷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又有厉兑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经水由本穴顺流至厉兑穴,天部的水湿之气则急速散热而冷降于地,降地之水局限在本穴之内,气血生于胃经亦回于胃经,如在庭院之内运动,因此得名内庭穴。

艾灸内庭穴可以清胃泻火、理气止痛、消肿止痛、理气和血。在中医学上,艾灸此穴可以治疗牙龈肿痛、齿龈炎、扁桃体炎、胃痛、跖趾关节痛、风疹块、急性肠胃炎、流鼻血、四肢冰冷、口歪、咽喉肿痛等。在现代临床运用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齿龈炎、扁桃体炎、趾跖关节痛等。配合谷主治牙龈肿痛; 配太冲、曲池、大椎等主治热病。

内庭穴还有一首歌诀: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疼,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有些人经常会感到手脚冰凉、气血不畅,甚至厌烦嘈杂的人声,这种情况下艾灸此穴,会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艾灸期间不应着风受凉,保持平和情绪。饭饱酒后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后毛孔舒张,故半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寒气趁虚而入。艾灸一向讲究循序渐进,无论是 养生 保健,亦或防治疾病,都需坚持。如果没有艾灸条件,可以每日按揉相应的穴位,也有一定的效果。中医艾灸的博大精髓需要我们国人共同去挖掘!2022-05-26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5:43: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艾灸内庭穴可以清胃泻火、理气止痛、消肿止痛、理气和血。在中医学上,艾灸此穴可以治疗牙龈肿痛、齿龈炎、扁桃体炎、胃痛、跖趾关节痛、风疹块、急性肠胃炎、流鼻血、四肢冰冷、口歪、咽喉肿痛等。在现代临床运用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齿龈炎、扁桃体炎、趾跖关节痛等。配合谷主治牙...

  • 1. 内庭穴是位于脚部的特定穴道,具有清胃泻火、消肿止痛、理气和血液的功效。2. 该穴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牙痛、口臭、大便燥结等,可以通过按摩、针灸、艾灸、刮痧等方式进行治疗。3. 内庭穴属于足胃经,位于足趾和中趾之间,脚趾缝尽处有凹陷。4. 按摩内庭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

  • 内庭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荥穴,具有清胃泻火、通经理气等作用,是治疗胃火炽盛所致病症的要穴,对胃火循经上炎引起的齿痛、龈肿、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口热、鼻衄等疗效颇佳。内庭穴还善治胃肠病,可用于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痢疾等治疗,尤其对胃火亢盛引起的食欲亢进有显著控制作用。在临...

  • 内庭穴,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属水,有清胃泻火、通经理气之效,是治疗由胃火引起的病症的重要穴位,临床上多用泻法。内庭穴位于足部次趾与中趾之间,脚趾缝隙的凹陷处,具 置如图所示。该穴位具有以下作用:1. 清热泻火。作为荥穴,内庭穴擅长清热。依据五行生克...

  • 小便出血,小腹满,石蛊,寒疟面肿,肠鸣,瘾疹,耳鸣。【保健原理】内庭穴属于足阳明胃经,它不仅能清泻肠胃湿热,还能治疗牙痛、口臭、大便燥结等症。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齿龈炎、扁桃体炎、趾跖关节痛等。配合谷主治牙龈肿痛;配太冲、曲池、大椎等主治热病。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