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小儿感冒中医如何辨证施护

中医讲的小儿感冒是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统称,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引起,并与小孩的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有关。普通感冒初起症状主要有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堵塞、发热头痛、嗓子肿痛等。

  如果感受风寒则出现怕冷、全身骨节痛。中医将小儿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气虚感冒等症型。中医认为由于小儿脏腑之气未充,抗病能力差,当气候急骤变化或护理不当时,外邪便乘虚侵入而发病。

  辨证施护与辨证论治一样,是中医的特色。辨证施护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的证候,从疾病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感冒一病属中医的表证,但感邪有不同,体质有虚实,邪气有兼夹,故应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以辨证为前提,以证候为依据,在护理时区别对待。

  (1)辨证候的性质,区别护理证候不一,护理也有其特殊的要求。如风寒感冒,以恶寒重为特点,此类病人应注意防寒保暖,药宜热服,加衣被,啜热粥。饮食可佐姜、葱、蒜、椒等以调味,助药力散寒祛邪。风热感冒,以发热重为特点,应顺其病势,不须强发其汗。风热感冒出现高热,一般不采用凉水敷或冰敷降温,因为此种物理降温法可使腠理闭塞,汗不易出,与因势利导的汗法相悖。咽痛者,可用淡盐水嗽口。饮食宜清淡,禁忌公鸡、鲤鱼、狗肉等发物。如此等等,当视病情而区别护理。

  (2)注意体质虚实,加强护理感冒一病,体质壮实者病程短,疗效快,选用解表剂即可。而体虚者,应密切观察病情,视其气血阴阳之虚的不同,而加强护理。如阳气虚者,易患风寒感冒,在发汗同时应注意顾护阳气,居室宜温暖,饮食宜辛辣温热,发汗勿太过,更应防止漏汗不止。阴血虚者,易感风热,居室宜通风凉爽,饮食应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根据“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对阴血虚弱者,不宜强发其汗,尤其产后、亡血,劫汗太过必更伤阴血,可加用食疗清补之方,以滋汗源,但亦不应过用寒凉免至冰遏。对虚证病人平时喜进滋补者,在感冒期间,一般应暂时停服常用之滋补药物。婴幼儿体质娇嫩,重证感冒变化最速,尤应加强护理,严密注视变化。

  (3)辨邪气兼夹,注意变证感冒病常可诱发宿疾,或素有痰饮、食滞、气滞等,复感外邪,致使感冒与他病相互兼夹,病情复杂。对这类病人的护理,一方面要注意外感病邪的进退,另一方面应注意观察宿疾的发展情况。因为二者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往往会此起彼伏,因此,在护理时应全面观察,权衡标本,针对不同情况掌握护理重点。2023-02-21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3:42: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5.如果起病很急,发冷,然后再发烧,且高烧不退,常在39℃以上,浑身酸痛,无食欲,且周围的人也有同样表现,则可怀疑为流行性感冒。6.儿童患感冒,哭闹不想吃饭,咽喉部红肿,甚至有白色脓点,则应疑为扁桃体炎。7.如果小儿发烧至第二天,面部及身上开始出现细小的红色小丘疹,分布密且均匀,舌体鲜...

  • 3、打喷嚏,流清涕,白色或稍带点黄色;鼻塞声重。若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则开始流清涕,也属于风寒感冒。4、舌无苔或薄白苔。5、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6、脉像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怎样预防小儿风寒感冒:1、提高自身免疫力:免疫力是抵抗病毒入侵的能力,提高宝...

  • 小孩感冒后流黄鼻涕,从西医角度而言,通常是并发细菌感染,即细菌性感冒。从中医学角度而言,则属于风热型感冒,提示小孩容易上火。临床通常予以小儿豉翘颗粒、热速清口服液治疗,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还可服用维生素C银翘片,同时适当增加饮水量,对疾病恢复有一定好处。此外,临床建议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

  •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肌表引起。症状可见怕冷、无汗,鼻塞流涕,头痛身痛,发热,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治疗方法以辛温解表为主。可选中成药正柴胡冲剂、午时茶、川芎茶调散等治疗。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侵犯肌表引起。症状表现为高热,怕风头痛头胀,有汗出,咽喉红肿,咳嗽...

  • 中医辨证属于暑热感冒,也就是“胃肠型感冒”。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常能见到胃肠型感冒,本病既有发热、头痛、咽痛的感冒症状,又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胃肠道症状。以病毒感染居多。暑热邪气外束肌表,所以发热、头痛、身痛。暑热挟湿,侵犯胃肠,导致脾胃消化功能减弱,所以出现呕吐、恶心、腹泻等症状...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