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中穴的操作手法

现代针灸学一般认为可平刺0.3~0.5寸,可灸。韩瑞红等治心痛采用向心前区平刺,进针1.5cm,并用艾条熏灸针柄;向下平刺约2cm治呃逆;沿皮向下平刺到中庭穴处治哮喘;沿皮向右或左侧乳房横刺1~1.6cm,配针期门穴治缺乳。盛生宽治疗高原反应病例38例,共有症状为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还可见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或不适。主穴取气海,膻中。并随症加穴。操作按针灸常规先针膻中穴,恶心呕吐者针尖迎经脉向下平刺,吸气时进针,得气后较大幅度捻转,令针感扩散至脘腹部,呼气时出针,不闭其孔,用泻法;眩晕,呼吸困难,心悸动,心律不齐,脉结代者,针尖顺经脉向上平刺,呼气时进针,行九阳数(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轻轻捻转9次)使针感扩散至咽部,吸气时拔针,急闭针孔,用补法。再刺气海,得气后行针,针感放散于胸部。5次为1疗程。结果痊愈28例,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7%。另有指针、拔罐、雀啄灸法、穴位埋线、穴位割脂等用法。本穴操作手法很有讲究,历代医家论述不一,《甲乙经》云:“刺入三分,灸五壮”。《铜人》则云:“其穴禁不可针,不幸令人夭折”。《资生经》亦云:“灸七七壮,禁针”。后世医家多依其说。明·汪机《针灸问对》曰:“心为一身之主,至贵不可犯,膻中、鸠尾、巨阙,心之宫城也。……夫针三穴,犯真心,死不可救”。可见,古代医家对该穴一般只灸不针。这主要是因为该穴近于心脏,过去采用的金、银针针体粗大,古人又不熟悉解剖层次,刺激过当,耗散心气,易造成意外伤害之故。

2016-05-10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5:39: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患者采取仰卧姿势,医者或家人坐在其一侧,用拇指或中指的螺纹面着力于膻中穴上,其余四指轻扶体表或握空拳,手腕轻微摆动,或小幅度环旋转动。着力部分带动皮下组织进行反复不间断、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以促进气血流通。侧掌振膻中穴法 患者同样采取仰卧姿势,医者或家人坐在其旁边,用右手小鱼际部着力...

  • 膻中穴的刺穴方法包含多种手法,以帮助改善身体状况。首先,采用揉法,用拇指或手掌的大鱼际部分,先按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方向,对膻中穴进行20次的按揉,重复此过程10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接下来是擦法,同样使用拇指或大鱼际部,自上而下地进行按擦,持续5到10分钟,这种温和的动作有助...

  • 按摩手法如下:取坐姿或站姿,以大鱼际或掌根轻轻贴于膻中穴,开始时逆时针方向揉动30至40次,然后转为顺时针方向揉动同样次数。按摩时应以感觉胸部有胀麻感并向四周扩散为最佳效果。膻中穴的按摩功效广泛,适用于多种症状的治疗,包括胸部疼痛、乳腺增生、呼吸困难、心慌、心悸、咳嗽等。通过按摩这一穴...

  • 一、确定膻中穴位置 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在确定穴位时,患者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以便准确标定。二、准备进针 在确定了膻中穴的准确位置后,准备好适用的针灸针。针灸前,应对针具进行常规消毒,并确保操作环境清洁,避免感染。三、进针方法 1. 垂直进针:这是最常用的进针方式。将...

  • 膻中穴的位置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属于任脉上的穴位。膻中穴是任脉上的穴位,是八会穴中的气会。临床取膻中穴时常用简易取穴法:嘱患者仰卧,男性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连线的交点处即为膻中。膻中穴可以用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例如风寒犯肺或风热燥肺所致的咳嗽咳痰、咯血等症候。也可以...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