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桂枝的应用及历史

桂枝,别名:柳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入药,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桂枝的使用历史悠久,在先秦两汉时期就对桂枝的功效及应用有了记载,

在明朝时期医药学家李时珍全面地总结了桂枝的功效,对桂枝的应用又提出了新的见解,《本草纲目》云:"治风癖失音喉痹,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疮痘,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腹毒。"指出桂枝具有托毒化脓,解蛇腹毒的功效。现代《中药学》教材把桂枝功效归纳为: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温助阳气等,

现在桂枝的用法、与白芍等同用,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

与枳实、薤白等同用,用于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

使用禁忌,桂枝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2022-07-27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4 03:33: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散寒解表:桂枝辛温发散,具有疏散风寒的作用。古代历代本草书中对桂枝的作用都是记载的散寒解表。2、调和营卫:《本草纲目》说:“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景岳全书》说:“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营卫。3、温通经脉:桂枝的药用部位是枝条,枝条具有通达四肢的作用,还能温...

  • 3. 缓解阳气不足:桂枝的辛温作用还能温煦三焦脏腑,对于心阳不振、脾阳不健、肾阳不足等阳气不足的病症,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例如,枳实薤白桂枝汤和瓜蒌薤白桂枝汤等方剂,都是治疗心阳不振的经典方剂。综上所述,桂枝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温里解表、温经散寒的功效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 桂枝这一名称源于其植物来源——桂树,其入药部位正是这些嫩枝。桂枝在中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助阳化气,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感冒、关节痹痛等病症。值得一提的是,桂枝的药效与枝条的细度密切相关,越细的枝条往往药效越佳,品质上乘的桂枝被尊称为“桂尖&r...

  • 古代医家对桂枝汤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限于治疗外感疾病,如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等,还用于治疗营卫不和引起的自汗,如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等。此外,桂枝加桂汤是治疗奔豚气的经典方剂,通过调和阴阳、平冲降逆,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需要注意的是,桂枝汤的运用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

  • 先秦两汉时期对桂枝功效的认识及其应用桂枝作为临床常用药物,入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记载:“牡桂,味辛温,主上气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从该段文字记载可知桂枝具有降气、利关节,补中益气之功。本书将其列为上品,可强身保健,为诸药先聘通使,日:“主...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