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脉经讲的是什么?脉经和脉诀出自哪里?听声音
czj2015-12-10中评论(0)
  《黄帝内经》、《难经》只是讲了脉诊的大致原则,偏重于理论上的解说,真正流传下来实用的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叫《脉经》,由晋代太医令王叔和所著,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张仲景、华佗关于诊脉的论述,再附以己意编著而成,记述了24种病理脉象。后世又增加了四种脉象,即现在常用脉象28种。

1.脉诀的出处
  实际上,流传最广的一部书叫《王叔和脉诀》,为什么它流传得最广呢?因为全是韵文,上口好记,而且语言通俗。但是其中也有错误之处,有许多医学家对此书嗤之以鼻,称为“伪诀”,大多认为不是王叔和所作,而是六朝时期高阳生托名王叔和的作品。其他有影响的著作还有宋崔嘉彦《脉诀》,明李时珍《濒湖脉学》,李延呈《脉诀汇辨》等。

2.脉象的分类
  在《王叔和脉诀》里,把24种脉象分为四大类:“脉理浩繁,总括于四,六难七难,专衍其义。”意思是说浮、沉、迟、数四者为脉之纲领,以分内外所感之因,在表则浮,在里则沉,迟则为寒,数则为热,在《难经》的第六难、第七难里有说明。

3.脉诀的分类
  《脉诀》将24脉分成七表、八里、九道:七表(浮、芤、滑、实、弦、紧、洪),八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七表”代表了浮脉一类,多为感受阳邪表证,“八里”代表了里证、寒证、虚证,“九道”代表了脉的形态气势的改变。这种分类不太切合实际应用。

脉经脉诀2020-10-22
《脉经》是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2020-10-22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2 09:25: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脉法赞》对于脉象的解释,尤其是将右肾称为命门,并且突出尺脉作为根部,暗示其撰写时间可能晚于《难经》,与华佗脉法较为接近。综上所述,《四时经》与《脉法赞》作为《脉经》中的两篇经典文献,不仅记录了古代脉学的重要思想与实践,更是后世脉学研究的珍贵资料。它们对脉象与四季更替、脏腑功能的...

  • 卷一主要讨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二和三结合脏腑经络,分析脉象的阴阳虚实和形证的异同,作为治疗的依据。卷四论述了四时百病的死生之分,并探讨了脉法;卷五阐述了仲景、扁鹊的脉法;卷六列举了诸经病证;卷七至九着重于脉证治疗,其中卷七以伤寒、热病为主,卷八涉及杂病,卷九则专注...

  • 《黄帝内经》、《难经》只是讲了脉诊的大致原则,偏重于理论上的解说,真正流传下来实用的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叫《脉经》,由晋代太医令王叔和所著,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张仲景、华佗关于诊脉的论述,再附以己意编著而成,记述了24种病理脉象。后世又增加了四种脉象,即现在常...

  • 《脉经》开宗明义指出“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脉经》正是针对这些难点来进行编撰总结的。 《脉经》虽然是一部综合前代脉学成就的著作,但由于它篇幅简练、集中,便于学习,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如唐代太医署就把它做为必修课程,日本古代医学教育仿唐...

  • 3、提出了平脉辨证的思想:王叔和在脉经中强调了平脉辨证的重要性,即通过观察脉象的平静变化来诊断疾病,而不是仅仅依据病人的主观症状。这种思想强调了医生对于脉象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得中医诊断更加客观化和精准化。《脉经》的影响:1、对中医脉学的影响:《脉经》系统地整理了古代脉学的各种理论和知识...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