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五脏

自然界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此与人体五脏功能系统是收受通应的,并进而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整体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就是阐明这一观点的。自然界的东、春与人体肝系统收受通应;南、夏与心系统收受通应;中、长夏与脾系统收受通应;西、秋与肺系统收受通应;北、冬与肾系统收受通应。以此反映出了人与自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中心内容,它同时也体现出了生命的对立统一观、生命的运动变化观及人与自然的统一整体观。这些观点贯穿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成为《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又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四变之动,即四时气候的变动;脉与之上下,也就是人体脉象随四时相应而上下变化,即“春日浮,夏日在肤之类。

如果脉不应四时,则可以根据五个功能系统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预测死亡的日期。所以,《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就是“四时五脏阴阳”理论贯穿在诊法中的体现。

又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的“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等四时养生方法,也是“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在养生方面的运用。

总之,《内经》理论体系之学术思想,是受着古代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思想影响的。“精气学说”的渗透,不仅确立了《内经》理论体系的唯物观,而且还奠定了气化生理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领域的运用,也促使了中医方法学的建立!以统一的观点、联系与控制的法则,来探索生命的奥秘、分析解释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的规律、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等等,以此为中医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2-07-14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0:30: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中心内容,它同时也体现出了生命的对立统一观、生命的运动变化观及人与自然的统一整体观。这些观点贯穿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成为《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又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

  • 首先,五脏在这里指的是人体的五个主要器官,分别是心、肝、脾、肺、肾。四时则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阴阳学说中,四时属于阳,五脏属于阴。通应在这里指的是五脏与四时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具体来说,就是五脏的功能活动与四时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五脏的功能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发生相应...

  • 1.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歧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2. 五脏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动,每季发生的时候,各个脏器都收...

  • 四时五脏:人体在自然选择下形成了与四时相应的生理机制。《内经》认为五脏是适应四时变化的主体,即四时五脏,也称为“脏气法时”。五脏应四时的形式有两种:一是五脏与五时相对应,如肝主春、脾主长夏等;二是脾不主时,但旺于四季。这反映了季节的五行配属方法,以及脾为后天之本的重要性。官能...

  • [2]经有五风:经,指经脉。五风,指外风伤于经脉,侵犯五脏后,分别称为肝风、脾风、心风、肺风、肾风。即八风侵犯人体特定脏腑后形成五风。[3]得四时之胜:四时,指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而言。胜,克制。五季与五行的配属关系是: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