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四时与五脏

本节论述了四时变化与五脏发病的关系。

春之邪气易伤肝,病在头,多发鼽衄。

夏之邪气易伤心,病在胸胁。

长夏易伤脾,多发洞泄寒中。

秋易伤肺,病在肩背,多发风疟。

冬易伤肾,病在腰股四肢,发为痹厥。

并指出冬令闭藏,顺而不扰,则来年春生正常,春不病,则生长收藏皆得其政,四时都不发病。

[1]八风: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方之风。

[2]经有五风:经,指经脉。五风,指外风伤于经脉,侵犯五脏后,分别称为肝风、脾风、心风、肺风、肾风。即八风侵犯人体特定脏腑后形成五风。

[3]得四时之胜:四时,指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而言。胜,克制。五季与五行的配属关系是: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因五行的相克关系,而有季节之间的相胜关系,如下文所言的春胜长夏(木克土),长夏胜冬(土克水),冬胜夏(水克火),夏胜秋(火克金)秋胜春(金克木)。“得四时之胜”,即某一季节,见到克制它的季节气候,如长夏见到春季的气候,冬季见到长夏的气候,夏季见到冬季的气候,秋季见到夏季的气候,春季见到秋季的气候。由于某一季节又与人的五脏分别有相应的关系,如春与肝相通,夏与心相通,长夏与脾相通,秋与肺相通,冬与肾相通,所以某一季节若得相胜季节的气候,则与那个季节相应的内脏就会发病,如长夏得春气(春胜长夏),则与长夏相应的脾容易发病,余此类推。

[4]长夏:指夏秋两季之间,亦称季夏,即农历六月。六节脏象论篇王冰注:“所谓长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王,故云长夏也。”

[1]俞:通“腧”,腧穴。是经气输注的场所,同时也是邪气入侵的门户。

[2]中央:既指方位,又指长夏季节。

[1]脏:这里指心脏为主。

[2]四支:四肢。

[3]鼽(qiú)衄:鼽,鼻塞。衄,鼻中出血,有时也泛指出血。

[4]洞泄寒中:指因里寒而致的拉稀。

[5]痹厥:手足麻木逆冷。

[1]按跷:按摩摇动,导引气血之法,这里泛指扰动阳气的各种活动。

[2]故冬不按跷……汗出也:冬令闭藏,顺而不扰,则来年春生正常,春不病,则生长收藏皆得其政,四时都不发病。

[3]此平人脉法也:指这种规律是正常人的,若有基础疾病则可能不如此。2022-06-10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4-11-19 08:51: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内经》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是:春夏养阳。《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

  • 春夏养阳。这本医疗著作,冠名是黄帝,其实并非黄帝所著,相传是成书于西汉,作者也并非单独一个人。而是从黄帝时期开始,传承了几百几千年,跨越了多个时期,收集了多个作者的文字,而汇集成的一本医学著作。这本书建立了中医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等等,也是从这本书,我...

  •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春夏养阳。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作品内容:《黄帝内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