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医理篇:阴晴圆缺

一天的时间是以阴阳分段:

平旦(早晨)至日中(中午),天之阳,阳中之阳。

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

合夜(入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

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就是说,早晨到中午,属于天气的阳气时间段,是阳中之阳。

中午到黄昏,仍属于天气的阳气时间段,但却是阳中之阴。即从这个时间段开始,由阳转入阴。入夜到鸡鸣时分,属于天气的阴气时间段,是阴中之阴。鸡鸣到早晨,仍属于天气的阴气时间段,但却是阴中之阳。即从这个时间断开始,阴又转入阳。

人体内的阴阳变化,与一天的阴阳变化相对应。

满月时,海水西盛。人气血积于身,肌肉皮肤充实细致,即使遇到风邪病邪,其侵入体内也不会很深。如果月缺廓空,则海水东盛,人体气血空虚,遇到病邪,便会入侵很深,发病也突然凶猛。

《黄帝内经》运用五行学说,阐述了不同时间对不同疾病的不同影响及其特殊规律。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bu申时,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甚,半夜静 。就是说,干部患者,早晨状况较好,下午三点到五点病情加重。半夜时安静。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就是说,心病患者,中午状况较好,半夜时分病情严重,早晨安静。

脾病者,日昳die慧,日出甚,下晡静 。就是说,脾病患者,太阳偏西的时候较好,日出的时候严重,下午的三点到五点安静。

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 。就是说,肺病患者,下午三点到五点较好,中午的时候病情加重,半夜时分安静。

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就是说,肾病患者,半夜时较好,下午三点到五点安静。

上述病症在临床上屡见不鲜,比如肺病咯ka血,常常出现在白天,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发作多在夜里,结核病,风湿病的发热往往出现在下午,哮喘病大多在夜间发作和加重。而五更泻则更是典型的具有时间规律的病症。

没有冬天的闭藏,就没有春天的生长。天人一理,万物都是一样 。

《黄帝内经》指出,人体与“八纪”的关系。八纪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八个节气中,《黄帝内经》最注重夏至、冬至这两个节气。

光照的时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冬天的死亡率比夏天明显要高。

四季死亡率比较:冬至大于秋分,秋分大于春分,春分大于夏至。2022-06-05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7:01: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人体内的阴阳变化,与一天的阴阳变化相对应。满月时,海水西盛。人气血积于身,肌肉皮肤充实细致,即使遇到风邪病邪,其侵入体内也不会很深。如果月缺廓空,则海水东盛,人体气血空虚,遇到病邪,便会入侵很深,发病也突然凶猛。《黄帝内经》运用五行学说,阐述了不同时间对不同疾病的不同影响及其特殊...

  • 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在荣华,面色更能反映体内内脏的生理和病理情况。《黄帝内经》先把面部位置进行划分和命名,然后再确定具体脏腑在面部的位置。两眉之间是肺,肺上方额处是咽喉,肺下即两眼之间是心,心下是肝,肝两侧是胆,胆下即鼻尖处是脾,脾两侧即鼻尖两侧是胃,两眼下方是小肠,小肠下方即两颧...

  • 阴阳五行理论,从系统结构的角度观察世界,观察人体,有助于辩证地认识自然与人,认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生活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是《黄帝内经》的生命模型。《黄帝内经》的五行理论,不仅对以后的中医学,乃至对整个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以阴阳五行思辨为核...

  • http://www.cz88.net/bt/416/ 到迅雷下载吧,大哥纪录片《黄帝内经》分为三部分:医理篇、医史篇、养生篇,一共60集;大家可以根据需要下载!http://hi.baidu.com/%C8%CE%BA%EC%B1%F2/blog/item/fef180f92ce96d07d8f9fd00.html我有PDF版本的《内经》,黄帝内经灵枢集注.pdf10.6Mb,黄帝...

  • 他会墙上挂画的功夫,这可不是靠练武练出来的,也是就你所讲的"气功".如果想得到最高深的功夫,一定要有老师引导.作为一般的爱好者,其实就是学习"入静",真正入静的功夫练出来了,其实对自己的生活已经很有好处了.但建议你不要瞎练,为求功夫而练的气功往往会出偏,切记.很多...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