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寻求现代养生哲理与方法

说起《黄帝内经》,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它作为中医学的基础,对于中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经典的 养生 学著作。因为它全面地阐释了秦汉以前的 养生 学成就,对于中医 养生 学的相关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历代医家关于《黄帝内经》 养生 思想的探讨较为深入,主要集中在"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天人相应 养生 思想;"恬惔虚无、精神内守"的精神 养生 思想;"饮食有节"、"谨和五味"的饮食 养生 思想;"和于术数"的运动 养生 思想;"治未病"的预防 养生 思想。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的呢?下面就用简洁明了的话来描述一下。
自然界和人的生命活动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天人相应"思想对于 养生 的最大启示就是要求我们在养成一个习惯的同时,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
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的征象,对自然界万物的影响尤其重要。自然界四季变化是有规律的,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是 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 ,但是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寒暑变化是自然界阴阳此消彼长的运动过程所致,而这种运动变化会影响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人与自然界时辰季节变化具有同步的变化,人体的身体状态会随着四季的运动变化而自我调节。

《黄帝内经》记载"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一理论对指导我们 养生 保健具有重要意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 保持思想的干净清明、丢掉不好的情绪,身体内的真气就会顺畅、调和,精神也会守持于内, 这样的话便不会生病。如今的人是把酒当水喝,把放纵的行为当作正常的活法,不懂得保持体内精气充盈,不能够有节制地运用体内精气,只知道一定要使自己心情愉快,作息没有规律,这样就很容易生病。

《黄帝内经》关于饮食 养生 思想主要体现在"饮食有节"和"谨和五味"上。"饮食有节"中的"节"有两个含义,一是 饮食要有节制 ,不能太饿或者太饱;二是节律, 吃饭时间要有规律 ,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以免伤到脾胃。
而"谨和五味",就是要 营养均衡,合理分配 ,这是饮食 养生 的关键。饮食是机体生长发育、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来源,是充养形体的基础。《素问》强调饮食应该保持多样化,补益精气,可以更好的养形。饮食要有节制,既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偏好某味,比如一直追求过辣、过咸等。总之,宜少吃一些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大米、蔬菜、水果等,与现代提倡低脂、低糖、低盐、低胆固醇饮食的思想不谋而合。

"和于术数"的一个中心词为"和","和"字有和缓、平稳、协调、均衡的意思,人体应该保持阴阳平衡和谐的状态等。术数,古人指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等一些 养生 方法和技术。《内经》中所提到的术数方法,有偏于安静的,如导引、吐纳、气功等。导引、吐纳、气功等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等,通过休养身体,调理神气,还可以改善我们气质,让性格更加沉稳,增强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 散步,这也是目前比较推崇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 散步有流畅气血、舒利关节、增进消化、调养神气的作用。古人 养生 ,注重动静结合,静能精神内守,动能气血流通,但是"动"不可过度。我们要科学运动,适可而止。

已经生病了才想办法去治病,就像是口渴了才去掘井、战斗已经开始了才去铸造武器一样,这已经太晚了。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医生很多时候都是在做这样的事。
" 不治已病治未病 "是《黄帝内经》提出来的防病 养生 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医疗卫生界所倡导以" 预防为主 "的战略的最早思想。它有未病失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层面的意思,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保养身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生病前就能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进一步发展、病愈后防止复发的目的。这样才能比较好地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治未病"还含有 养生 应从从小就抓起 这层意思。例如对于一个有家族遗传性高血压或冠心病的人来说,如果从小就注意饮食,不吃肥肉,吃低盐少糖的食物,长大后后冠心病的发病率自然会减少。否则到了老年,血管已经硬化,再去控制饮食,往往效果已经不好了。

《黄帝内经》把影响人体 健康 长寿的各种因素反过来作为手段,将目的与手段相统一起来,体现了中医 养生 的独到之处。随着 社会 的发展,我们现代 养生 思想日渐受到重视,那我们就更应该掌握其 养生 知识使其在现代 社会 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2-06-18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1:44: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历代医家关于《黄帝内经》 养生 思想的探讨较为深入,主要集中在"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天人相应 养生 思想;"恬惔虚无、精神内守"的精神 养生 思想;"饮食有节"、"谨和五味"的饮食 养生 思想;"和于术数"的运动 养生 思想;&#...

  • 在饮食和起居方面,《黄帝内经》主张"居处依天道,饮食遵地道",倡导顺应自然节气,合理膳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此背离,常导致健康问题,因此,遵循《黄帝内经》的食养之道和起居之道至关重要。《黄帝内经》提倡"内求"的智慧,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出了"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在当今压力大、环境复...

  • “精神内守”意味着精神不要外泄,精气和神气应留在体内,不被外界所扰。如此一来,身体和心灵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还有什么病痛会困扰我们呢?因此,“病安从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当内心平静,精神内守,疾病自然无从寻踪。这种养生哲学强调了身心的和谐统一,倡导通过调心、调气来达到健康状态。它不...

  • 1. 《黄帝内经》中,黄帝询问岐伯为何上古之人能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而今人却半百而衰。2. 岐伯回答,上古之人懂得养生之道,顺应阴阳,节制饮食,有常起居,不妄劳作,故能形神俱旺,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3. 今人则不同,常以酒为浆,生活放纵,醉酒行房,耗竭精气,不知保持精气之满,精神外驰...

  • 《黄帝内经》流传千百年,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经典,它的医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正在不断被后人挖掘中,我也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少的启发,也希望我能更深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给我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 我在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同时,更感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