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你身体的阴阳

《黄帝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怎么分阴阳呢?在《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人体的内外怎么理解,人体的外,就是与外界自然的接触面。比如我们从头到脚的皮肤,是身体的外,是阳。但我们想没想过,还有一个界面呢?就是从口腔到肛门,大致是一个筒状,当然还有鼻腔、耳道,甚至眼睛的泪道,都通向身体内部。这也是一个界面。这个界面的组织,我们不叫皮肤,称之为上皮组织。这个从口腔到肛门的界面也是人体的外,亦称之为“阳”。界面上的气管、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六腑,属于阳,就是这个道理。两个界面中间,是人体的里,可笼统的称之为“阴”。这是我们从内外来分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我们把阴阳比方为传统生活中男女,男为阳,女为阴,来解释这句话。男女为一融合的整体,在内为女,为男人守家;在外为男,为女性的役使。和谐相处,就是健康的身心,失衡,就是酸麻肿痛等杂症。我常用“阴盛迫阳”,来说明在调理中的症状。比如看一些女性的皮肤,年轻些的长粉刺痤疮,多在面部、背部。多数是虚火,不是实火。就是身体的阴盛了,逼迫的阳气浮越于外。在皮肤,如面部,就是面红、痤疮,夏天喜欢空调冷气,睡凉席;冬天手足心热,少盖被子,以为是火力足。在口腔、肠胃,就有口腔溃疡,或喜欢喝冰水、冷饮。其实这些多数是阴盛迫阳。阴,不守内,想到外面抖抖威风,要占阳位。这个时候的阴,不是真阴,而是阴邪。阳的力量虽有些弱,但大致旗鼓相当时,阳也不示弱,硝烟四起,就是痤疮、粉刺、口腔溃疡。阳浮游在体表,手足心虚热,怕热,想喝冰水、冷饮。人体的元气是阴阳交融的一体。阴为体,阳为用。元气是以阴的形式潜藏,以阳的形式应用。静的时候为阴,动的时候为阳。阴乱动,就是阴邪。那些长痤疮的青年人,怎么断为是阴症,你摸摸他们的肚子,肚脐周围,多数会发凉,有痞结,按,会有痛点。有的年轻人,一两年后,青春痘消退了,皮肤光洁明润,满脸阳光。这也是阴平阳秘,阴在内,阳之守也,阴阳各司其位。有的人,到了30岁,脸上还有痘痘,就有问题了。是你身体阴阳二气还在争斗,阴在逼迫阳,阳又不退却,表现在脸上,就硝烟四起。40岁了,痘痘没了,成了黄褐斑,暗斑,阴阳二气之争暂息,面部片片阴霾。人体阴阳二气动态的平衡被打破,阴占了主导。往往尺脉(主肾和命门,主里)沉、迟。舌质淡,胖大,有齿痕,这是阳气弱;舌质有的发暗,多是瘀滞。调理腹部就会发现,在肚脐四周往往有痛点,小腹拊之,发凉,甚者,阴森森的,这样,一定是有妇科方面的问题了。阴盛迫阳,就是阴阳消长时,阴盛,逼迫阳气向外、向上,到了身体的表。有的女性,不光面部有暗斑,在小腹也有暗斑,情况就更糟糕。针对阴阳失衡的调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滋阴抚阳,打通全身经脉,使身体内外上下气血交汇贯通,同时结合熏灸。把肚脐,也就是神阙穴比喻为十字街头一盏灯,以肚脐为中心交汇点,各横竖一条线。竖线是任脉的路线,横线横贯任脉、冲脉、阳明胃经、太阴脾经。通过十字路径的诸穴,来调整冲任,交通阴阳,化否为泰。2013-10-18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4-11-19 08:32: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阴阳学说更是大行其道,阴阳,加上五行,共同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因此,中医素来就有阴阳平衡、阴阳失调等等说法。比如我们常常听说过的所谓“阴虚”和“阳虚”吧!怎么判断呢?有一个非常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观察你的“二便”,是“大便秘结”,还是“大便...

  • 离不开阴阳二者的基本特点。只要你抓住这些特点,理解起来就不难了。 人体的阴,就像地上的土和水,起营养和滋润的作用。人的骨髓、血液、津液,都是阴。阴虚的人,身体的体液不足,他们会感到口干舌燥,还会上虚火,这就叫阴虚火旺。 人体的阳,就像天上的阳光和空气,起推动和温热的....

  • 阴阳 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其实就是阴阳五行的思想在人体上的应用。 人体有上下,则以腰为界,腰以上为阳,以下为阴。 人体有中外,则脏腑居中为阴,四肢在外为阳; 人体有表里,则皮毛筋肉在表为阳,骨髓在里为阴; 以阴阳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