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医理篇:天才的表述

《黄帝内经》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的基本物质生成的。这五种属性,又可理解为事物的五种功能,作用。五行的运动变化,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

把人分成五脏,就是按照五行来的。有五气,五味,五方,无时,五化,五音,还有天干地支也分成五类,都是受到了五行作为一种属性支配的产物。

《黄帝内经》的五行,是由东南中西北五方开始的。再由五方到寒暑燥湿风五气,由五气到酸苦甘辛咸五味,由五味到肝心脾肺肾五脏,形成一个由天地到人体,天人合一的五行模型。

这些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

五果:李,杏,枣,桃,栗

五肉:狗,羊,牛,鸡,猪

这意味着我们平时所食各类食品均可划分五味,都与我们的五脏密切相关。

注意:肝与酸属五行之木,心与苦属五行之火,脾与甜属五行之土,肺与辛属五行之金,肾与咸属五行之水。

天给人吸食五气,地给人饮食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它使人的五色修明,声音响亮。五味入口,藏于肠胃,能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生,精神就充沛。人通过呼吸饮食,不断从大自然中摄取养料,使生命得以维系和延续。因为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 肺。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

《黄帝内经》将五行思想与阴阳思辨融合,显示了我们祖先的大智慧。

阴阳五行理论,从系统结构的角度观察世界,观察人体,有助于辩证地认识自然与人,认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生活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是《黄帝内经》的生命模型。

《黄帝内经》的五行理论,不仅对以后的中医学,乃至对整个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以阴阳五行思辨为核心的《黄帝内经》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生命意识和心理构造,特别显著的是,辅助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心理特制的形成和巩固,这就是中庸之道。

此外,还丰富了我们民族的语言。肝胆相照,心心相印,肺腑之言,侠肝义胆等等。

五行相生,表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五行相克,就是相互抑制,相互制约的意思。

《黄帝内经》就是五行的医学。

《周易》只论阴阳,而很少涉及到五行。《尚书》则只有五行而不论阴阳,《黄帝内经》将阴阳五行融为一体,从 阴阳五行合参 的文化视角,对人类的生命形态作了天才的认解。2022-07-17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1:40: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五行相生,表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五行相克,就是相互抑制,相互制约的意思。《黄帝内经》就是五行的医学。《周易》只论阴阳,而很少涉及到五行。《尚书》则只有五行而不论阴阳,《黄帝内经》将阴阳五行融为一体,从 阴阳五行合参 的文化视角,对人类的生命形态作了天才的认解。

  • 左颊为肝,右颊为肺,额为心,鼻为脾,下巴颏为肾。《黄帝内经》认为,根据面部各部位的色泽变化,便可查知脏腑的病变,如:“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腮先赤。”另外,眼睛的五色与面部五色具有同等价值,“因视目之五色...

  • 没有冬天的闭藏,就没有春天的生长。天人一理,万物都是一样 。《黄帝内经》指出,人体与“八纪”的关系。八纪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八个节气中,《黄帝内经》最注重夏至、冬至这两个节气。光照的时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冬天的死亡率比夏天明显要高。四季死亡率...

  • http://www.cz88.net/bt/416/ 到迅雷下载吧,大哥纪录片《黄帝内经》分为三部分:医理篇、医史篇、养生篇,一共60集;大家可以根据需要下载!http://hi.baidu.com/%C8%CE%BA%EC%B1%F2/blog/item/fef180f92ce96d07d8f9fd00.html我有PDF版本的《内经》,黄帝内经灵枢集注.pdf10.6Mb,黄帝...

  • 他会墙上挂画的功夫,这可不是靠练武练出来的,也是就你所讲的"气功".如果想得到最高深的功夫,一定要有老师引导.作为一般的爱好者,其实就是学习"入静",真正入静的功夫练出来了,其实对自己的生活已经很有好处了.但建议你不要瞎练,为求功夫而练的气功往往会出偏,切记.很多...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