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痈的穴位简介

肺痈(abscess of lung、lung abscess)为病名,又名肺雍。是指以骤起发热,咳嗽,胸痛,咯腥臭脓血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即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症证。属于内痈之一。《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解释说:“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㿉也。”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肺痈的特征为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病因风热犯肺,或痰热素盛,以致热伤肺气,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肉腐血败,成痈化脓。

辨证为病位在肺,属于实热证候。根据病理演变过程,可分初期(表证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如邪恋正虚,则转成慢性。

治疗应以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为主。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在束成脓前应予大剂清肺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当解毒排脓,按照“有脓必排”的要求,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脓毒清除后,再予补虚养肺。

在痈脓甫溃时,蓄结之脓毒尚盛,邪气仍实,决不能忽视脓毒的清除,脓毒去则正自易复,若早予补敛,反致助邪,延长病程,即使见有虚象,亦当分清主次,酌情兼顾。恢复期虽属邪衰正虚,阴气内伤,应以清养补肺为主,扶正以托邪,但仍需防其余毒不净,适当佐以解毒排脓之品。若溃后脓痰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或腥臭脓血迁延日久,反复不尽,时轻时重,此为邪恋正虚,脓毒未净,虚实错杂,提示复燃或转为慢性,更须重视解毒排脓之法。

一般而言,溃脓期是病情顺与逆的转折点。溃脓阶段若发生大量咳血、咯血,应警惕出现血块阻塞气道;或气随血脱的危象,当按照“血证”治疗,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脓溃后流入胸腔,是为严重的恶候。此外如迁延转为慢性,有手术指征者,可请外科处理。

详见百科词条:肺痈 [ 最后修订于2016/9/20 13:56:51 共767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2022-10-15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4:37: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王冰的注释进一步明确,指出膻中位于胸下两乳之间,是气海所在之处,是人体气的汇聚之地。此外,膻中在针灸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胸腹部主病针灸要穴歌》记载了膻中的具体应用:“膻中穴主灸肺痈,咳嗽哮喘及气瘿。”这意味着,在治疗肺部疾病、哮喘和气肿等病症时,可以...

  • 在现代医学实践中,膻中穴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对于呼吸系统,如咳嗽、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痈等,它能够提供支持,尤其适用于心肺气虚的情况。此穴有助于调理人体气机,对于肺气不降的逆流、心气血阻滞及肝气郁结等气机不畅问题,具有显著效果。例如,它在治疗呃逆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在...

  • 位于人体的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穴位含义 膻中穴:膻,羊臊气或羊腹内的膏脂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吸热后的热燥之气。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本穴物质为中庭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吸热胀散而变化热燥之气,如羊肉带有辛臊气味一般...

  • 天突为任脉腧穴,阴维脉、任脉之会穴。穴属喉结下,通于天气,有宣肺化痰,下气平喘,利咽开音之功;中脘为任脉腧穴,又为任脉与小肠、三焦、胃经之交会穴,胃的募穴、腑之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有调升降、理中焦、和脾胃、化湿滞、除痰饮之效。二穴伍用,调理上、中焦之气机,以收下气平喘,化...

  • 膻中穴主治脓血、肺痈等呼吸系统病症,噎膈、臌胀、呕吐涎沫等消化系统病症,胸痹胸痛、心痛、心悸、心烦等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产后无乳、瘿气、霍乱、转筋、尸厥等其他病证。临牀运用本穴多用于心肺病变,尤宜于心肺气虚之证。该穴具有调理人身气机之功能,可用于一切气机不畅之病变,诸如肺气不降之上逆...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