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药方中的单位怎么认

单位是钱,一钱约等于3克。2017-08-04
古重量单位
古 称以黍、铢、两、斤计量,而无分名。到了晋代,贝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即以铢、分、两、斤计量)。 及至宋代,遂立两、钱、分、厘、毫之目,即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钱、十钱为一两,以十累计,积十六两为一斤。元、明以至清代,沿用宋制,很少 变易,故宋、明、清之方,凡言分者,是分厘之分,不同于晋代二钱半为一分之分。清代之称量称为库平,后来通用市称。
古容量单位
古 方容量,有斛、斗、升、合、勺之名,但其大小,历代亦多变易,考证亦有差异,例如李时珍认为“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古之一升,即今之二两半。”同时,明人 张景岳认为“古之一两,为今之六钱,古之一升,为今之三合三勺。” 至于古方有云“等分”者,非重量之分,是指各药斤两多少皆相等,大都用于丸、散剂,在汤、酒剂中较少应用。古代有刀圭、方寸匕、钱匕、一字等名称,大多用 于散药。所谓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钱匕者,是以汉五铢钱抄取药末,亦以不落为度;半钱匕者,则为抄取一半;一字者,即以开元通宝钱币 (币上有“开元通宝”四字)抄取药末,填去一字之量;至于刀圭者,乃十分方寸匕之一。其中一方寸匕药散约合五分,一钱匕药散约合三分,一字药散约合一分 (草本药散要轻些)。另外,有以类比法作药用量的,如一鸡子黄=一弹丸=40 桐子=80 粒大豆=480 粒大麻子=1440 粒小麻子。
古今医家对古代方剂用量,虽曾作了很多考证,但至今仍未作出结论。但汉代和晋代的衡量肯定比现在为小,所以汉晋时代医方的剂量数字都较大。对古方仍录其原来 的用量,主要是作为理解古方的配伍意义、结构特点、变化原因,以及临证用药配伍比例的参考。在临床应用时,应当按近代中药学和参考近代各家医案所用剂量, 并随地区、年龄、体质、气候及病情需要而定。
国务院对古常见剂量单位的规定
根据我国国务院的指示,从 1979 年 1 月 1 日起,全国中医处方用药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g”为单位的国家标准。兹附十六进制与国家标准计量单位换算率如下:

1 斤(16 两)=0.5kg=500g
1 市两=31.25g
1 市钱=3.125g
1 市分=0.3125g
1 市厘=0.03125g
(注:换算尾数可以舍去)2017-08-04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5:24: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单位是钱,一钱约等于3克。

  • 1. 古中药方中的“钱”单位,代表的是货币单位,古时候的“钱”与现在的货币价值不同,需转换为实际重量单位进行理解。2. “虚”字在古药方中用作计量单位,它指的是药量的一种估计,没有固定的标准,其具体重量需根据历史时期的货币和药材市场情况来换算。3. “郑并”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其...

  • 中医古方用的计量单位是古代旧市制,即1斤=16俩,1俩是10钱,1钱是10分,1分10厘。而题主问题里所提的“卜”和“分”其实都是一个计量单位,只不过古中医把“卜”作为“分”的符号来代替分,也就是说“卜”就是“分”,分就是卜,中药方的一分剂量,可以作“下”,就是“一”在上面,“...

  • 1、在古代皮岩药方中,一钱相当于现代的3克。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对于重量单位的理解和换算存在差异。例如,在现代台湾地区,一钱被认为等于3.75克,而在古代,一钱大约等同于3.72克。这些差异体现了各个地区对于药量的具体规定。2、患者在医院接受中药治疗时,如果医生在开药时使用...

  • 1. 在古代药方中,计量单位常常使用“钱”、“两”、“升”、“合”等,这些单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着具体的换算标准。2. 明清时期普遍采用的16进位制中,1斤等于16两,1两等于10钱。现代中国对中药的计量单位已经转换为公制,即1公斤等于1000克。3. 为了方便古方配药和现代用药之间的换算,...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