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脉象及其主病》

关于寸口脉象及其主病, 曰:“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病。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此段 翻译梳理后,可整理如下:

医者临证切脉,首先要知道寸口脉的太过和不及。寸口脉象若应指而短,则主头痛;寸口脉若应指而长,则主足胫痛;寸口脉若应指急促而有力,上搏指下,则主肩背痛。寸口脉如果沉而坚硬,则主病在内;寸口脉如果浮而盛大,则主病在外。另外,寸口脉如果沉而弱,则主寒热疝及少腹疼痛;而寸口脉沉而横居,则主胁下有积病,或腹中有横积而疼痛。最后,寸口脉如果沉而急促,一般是主病寒热。2022-06-11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11 08:30: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关于寸口脉象及其主病, 曰:“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病。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

  • 【答案】:C 晋·王叔和写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他在书中提倡“寸口诊法”,并明确了左寸主心与小肠,关主肝胆,右寸主肺与大肠,关主脾胃,两尺主肾与膀胱的三部脉位;且描绘了浮、芤、洪、滑、数、促、弦、紧等24种病脉的脉象形态及其所主病证。自金元四大家以来关于相火的讨...

  • 中医切脉时常用的部位之一,名为“寸口”。这一术语特指两手掌后约一寸处的桡动脉,此处汇聚了肝、心、脾、肺、肾等脏腑的脉象信息。在古代文献中,寸口也有别名,被称作“气口”或“脉口”。《难经·一难》中有记载:“寸口者,脉之大会。”而晋代医家王叔和在其著作《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

  • 在中医里,寸口是指切脉的特定部位,位于两手掌后方的一寸处,即桡动脉的位置。这里汇聚了人体肝、心、脾、肺、肾等重要脏腑的脉象信息。这一部位还有其他称谓,如“气口”或“脉口”。古代医学文献《难经·一难》中明确指出:“寸口者,脉之大会。”而晋代医学家王叔和在其著作《脉经·分别三关境界...

  • 脉象与病症的对应 例如,肝硬化脉象表现为快、小、硬、沉,揭示了精亏、气虚的特征;感冒时,脉象可能大、浮、硬、快,显示病邪在表且气旺。李时珍的《脉决》详尽总结了各脉象与病症的对应关系,如浮脉象征表邪,沉脉主里病,迟脉示寒,数脉示热,滑脉主痰湿,涩脉主血瘀,虚脉示气血不足,实脉则...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