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下肢

足少阳胆经下肢15个穴位的位置和作用如下

30、环跳穴

位置:在臀外侧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挫闪腰疼,膝踝肿痛。

31、风市穴

位置: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中风,脚气,全身瘙痒,瘾疹。

32、中渎穴

位置:在大腿外侧,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肱二头肌之间。

主治: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脚气。

33、膝阳关穴

位置:在膝外侧,阳陵泉穴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主治:小腿麻木,膝腘肿痛挛急,半身不遂,脚气。

34、阳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下肢痿痹,腰膑肿痛,胁肋痛,肩痛,小儿惊风,黄疸,口苦,呕吐。

35、阳交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主治:面肿,瘛瘲,下肢痿痹,胸胁胀满疼痛,膝股痛,惊狂,癫疾。

36、外丘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主治:下肢痿痹,胸胁痛,颈项强痛,癫狂。

37、光明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目视不明,目痛,夜盲,下肢痿痹,膝痛,乳房胀痛,乳汁少。

38、阳辅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主治:下肢痿痹,脚气,恶寒发热,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腋下肿痛。

39、悬钟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下肢痿痹,脚气,瘾疹,胸胁胀痛,颈项强痛,偏头痛,咽喉肿痛,腋下肿痛。

40、丘墟穴

位置:在足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下肢痿痹,脚气,疟疾,胸胁胀痛,颈项痛。

41、足临泣穴

位置:在足背外侧,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目眩,目涩,偏头痛,乳痈,疟疾。

42、地五会穴

位置:在足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第4、第5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腱内侧缘。

主治:足跗肿痛,腰痛,乳痈,头痛,耳鸣。

43、侠溪穴

位置:在第4、第5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乳痈,头痛,耳鸣,耳聋,眩晕。

44、足窍阴穴

位置:在足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足跗肿痛,胁肋痛,头痛,耳鸣,失眠。2022-06-17
mcxzy 阅读 132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6:47: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位置:在足背外侧,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主治:目赤肿痛,目眩,目涩,偏头痛,乳痈,疟疾。42、地五会穴 位置:在足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第4、第5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腱内侧缘。主治:足跗肿痛,腰痛,乳痈,头痛,耳鸣。43、侠溪穴 位置:在第4、第5趾...

  • 足少阳胆经,起自眼部的瞳子髎,向上延伸至额角部的颔厌,随后沿耳后至风池。它在颈部与手少阳经相接,经过肩部,进入缺盆部,形成主要经脉路径。在耳部,有一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经耳前到达目外眦后方。目外眦部的支脉则从这里出发,向下延伸至大迎,再与手少阳经会合,至目眶下,经过颊车,最终在颈...

  • 每天早晨,足少阳胆经沿着双下肢外侧中线运行。找到它的方法很简单,只需找到膝盖一侧裤子的中线即可。通过拍打胆经,可以清除经络中的代谢废物,疏通经络,提高新陈代谢,有助于塑造更加完美的腿部线条。胆经可以同时敲打两腿,也可以先敲打一侧再敲打另一侧。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空拳,从手掌环跳...

  • 3 敲打足少阳胆经的好处 足少阳胆经循行于人体的侧面,经常点按胆经上的穴位,敲打敲打胆经,可以疏肝利胆,化瘀排毒,特别是下肢的外侧部,手握空拳进行敲击,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利胆排毒,特别适宜于有肝胆疾病的患者,对下肢麻木,腿脚不利等症状也有一定效果。4 足少阳胆经主治疾病 ...

  • 1 足少阳胆经的准确位置图 足少阳胆经开始于目外眦旁瞳子髎穴,上行到额角,绕耳前后,头侧,颈,胸,腹侧面,至下肢外侧正中嵴外踝前,止于第4外侧端足窍阴,足背分支处足大趾交肝经。2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 起始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至头角(颌厌穴),再向下到达耳后(完骨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