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却哈欠连天?解“秋乏”常按三穴位

本文专家:高雁鸿 云南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李俊涛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副主任医师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季是最容易使人乏累的季节,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不妨试试中医方。
秋乏多因脾胃虚
夏天由于天气炎热,人们贪凉喜吃冷饮,或者猛劲吹空调,这些都容易伤及脾胃。中医又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称为“中气”,脾胃强壮,则中气足,人就特别有精神,否则人就会易产生疲劳、倦怠之感。
如何判断自己脾胃虚?看舌头。中医认为,脾开窍于舌,脾虚则运化无力,气虚则舌体失于充养。脾胃气虚的人一般舌苔很淡,且舌体微微发胖,两侧有明显齿痕。
强健脾胃多揉三穴位
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按揉太白穴能够有效增强脾的运化功能,达到止泻及促进物质转化的目的。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图片据《针灸经络经 》
方法: 按揉时取坐位用左手拇指指腹按揉右侧太白穴,以穴位处感到微微酸痛为度,反之亦然。不必用太大的力气,每天坚持3~5分钟。
脾俞穴: 脾腧穴是脾脏脏气汇聚之处,主管把食物转化为身体需要的气血等精微物质。脾俞穴在十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肚脐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向上再摸三个椎体,旁开两指就是脾俞穴。
图片据《针灸经络经 》
方法: 按揉脾俞的时候建议手握空拳轻轻叩击脾俞数次即可,切记不可重锤。每日数次,疲劳时还可以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足三里穴: 用自己的手掌四指横放在膑骨下缘,下方第四横指外缘一横指处即为足三里。它是胃经的下合穴,治疗胃相关疾病的要穴。
图片据《针灸经络经 》
方法: 按揉的时候端坐凳上,四指弯曲,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正确位置,作点按活动,一按一松,连做36次。两侧交换进行。
健脾来碗山药瘦肉粥
粳米可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山药也是补脾养胃的要药,性味甘平,补气而不燥,滋阴而不腻。瘦肉也是进补的好食材,此粥能改善脾虚,从而治疗因脾胃虚弱,运化食物乏力,气血产生不足而导致的倦怠乏力、失眠健忘、食欲缺乏的症状。
方法:选鲜山药100~200克(干山药45~80克即可),瘦肉50~100克切成丁,然后和100克粳米同煮一个小时即可。
本文参考资料:
①《 健康 时报》2018-06-22《倦怠乏力吃山药瘦肉粥》
②《 健康 时报》2016-09-27《揉三穴解秋乏》
2022-07-25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3:50: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重庆人爱吃辣,但为了避免秋乏找上门,或是减轻疲倦感,还是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如烤串、辣椒、生姜、葱、白酒等,可以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豆制品等,能够让人保持充沛的精力。还要少吃油腻食物,因为这种食物会在人体内产生酸性物质,使人感到倦乏,可以多吃新鲜的...

  • 此外“秋困”还跟工作紧张和长期疲乏有关。进入秋天后,天逐渐被阴冷代替了,人各系统的机能也开始发生变化,如出汗少了,消化功能恢复常态,食欲也增强了,再就是秋气高天爽,夜间凉爽宜人,睡配效果比夏天好了,容易入睡。秋乏还可能与毫无节制的饮食有关系,秋季胃口会比往常要好,所以很容易出现暴...

  • 1、适当增加睡眠。秋季讲究“ 收藏,收敛神气”,每天早睡和午休的习惯可以增加睡眠,晚上最好10点以后不要再熬夜,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这样可以缓解疲劳,对摆脱秋乏非常有利。2、多做户外运动。秋天秋高气爽,应该多做有氧运动,晨练等等,增加阳光照射,多晒太阳,这样可以调动积极情绪,也增...

  • 按摩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外角连线中点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缓解头痛并提神。按摩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的最高点,是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交会之处,按摩此穴位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而按摩风池穴则位于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处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按摩此穴位可缓解眼睛疲劳对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或伏案工...

  • 1、多用手擦面 每隔一段时间,用双手有规律性地揉搓面部,以面部感到微微发热为止,即可达到效果。长期坚持,还可起到一定的美容作用。2、多补水 一般每天喝上5-6大杯白开水,即能达到一整天人体对水的需求量。最好喝绿茶,提神效果远比咖啡要好。3、睡眠充足保质量 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仅能恢复...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