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表虚”是什么?

1,太阳中风证又称太阳表虚证,但太阳中风证并非一单纯的表虚证,而是一个虚实夹杂之证。
2, 根据《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可知太阳中风证有“阳浮者,热自发”实证的一面,亦有“阴弱者,汗自出”虚证的一面。
3,《伤寒论》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总结了太阳中风证的基本病机为卫强荣弱。
(1)卫强体现了太阳中风证实的一面,对于卫强的强,程郊倩在《伤寒论后条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注解说“卫受风邪,肌表不能固密,此亦卫之弱处,何以为强?然邪气盛则实,故云强也。”可知卫强的强并非真的强,而是意在强调邪气盛则实的病机。故风邪袭表,卫阳浮盛,与邪抗争与肌表则发热。
(2)荣弱体现了太阳中风证虚的一面,即太阳表虚,营阴的外泄一是由于外感风邪,风性开泄,卫失开合,腠理疏松,二是由于卫气受邪失其固护之性,“阳强不能密”不能固护营阴,致使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
4,故太阳中风证是虚实夹杂证而非单纯的表虚证,而且从桂枝汤的组方用药上也证明了这一点,方中桂枝、生姜发汗解表以治卫强,芍药、大枣和营益阴以治荣弱,方中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
5,之所以称太阳中风证为太阳表虚证,称太阳伤寒证为太阳表实证是针对有无汗出及脉紧与否的证候特点而言的,有汗者为虚,无汗者为实,而不能单纯地根据《素问·评虚实论》中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虚实作出判定。
2022-11-15
mcxzy 阅读 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4:02: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太阳中风证又称太阳表虚证,但太阳中风证并非一单纯的表虚证,而是一个虚实夹杂之证。2, 根据《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可知太阳中风证有“阳浮者,热自发”实证的一面,亦有“阴...

  • 太阳表虚证为病证名,太阳经证之一[1]。参见太阳中风:太阳中风为病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虚证[2]。中风是外感风邪之意,与猝然倒地、口眼㖞斜的中风不同[2]。太阳中风的特征是发热恶风,汗出脉缓[2]。《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

  • 【常见证候】1. 太阳表虚:表现为全身汗出,伴有发热恶风、头项涌、鼻塞等症状,舌薄白、脉浮缓。2. 阳明热盛:全身大汗,汗量较多,伴有壮热或潮热、口渴喜冷饮、面赤等症状,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有力。3. 暑伤气津:全身汗出频繁,伴有烦渴、胸膈痞闷、口渴喜饮等症状,少气乏力、倦怠神疲,...

  • 太阳表虚证也就是太阳中风证,表现为恶风、脉浮缓、汗出、头疼,与太阳表实证的主要区别是汗出,如果伴有汗出,就是太阳表虚证也就是太阳中风证。如果无汗、恶寒、发热、头疼,就是太阳伤寒证也就是太阳表实证。

  • 临床上,表虚证常表现为有汗出,常兼见恶风,发热、脉浮缓等症状。对于表虚证,《伤寒论》是这样论述的:“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由此可见,表虚证的成因主要是人体感受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故汗出。从八纲虚实的概念来分析,所谓表虚证,是风邪伤人,肌表有邪气,...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