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的选穴原则是什么?

针刺治疗首先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治疗法则,再根据治法选择相应的腧穴组成针刺处方,运用相应的刺法进行治疗,也就是辨证施针的原则。在针刺处方中,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主穴,有几个配穴。主穴一般是针对主证而设,相对比较固定;配穴多因兼证或伴随症状的变化而灵活加减。
(一)循经取穴
即在脏腑或经络辨证的基础上在与该脏腑所属或所络的经络上取穴。如治疗肝火上炎证,首先考虑在肝脏所属的足厥阴肝经或其所络的足少阳胆经取穴。
(二)局部选穴
针对疼痛、麻木等病证,于病变局部选穴。如肩痛可刺肩髃、肩髎、肩贞、肩井等。
(三)远端取穴
某一部位病变,可据经络循行路线,于其远端取穴。如咽痛可针合谷,目赤肿痛可针太冲等。
(四)巨刺选穴
巨刺,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如偏瘫初期,患肢尚无联合反应时,针刺健侧相应的肢体。
(五)分经主治
不同脏腑病证,可在相应所属经脉上取穴。如咳嗽喘促,可取手太阴肺经之太渊、鱼际、列缺等。
(六)俞募选穴
某一脏腑的病变,可选其相应的俞穴及募穴。如脾虚泻泄可选脾之俞穴脾俞及其募穴章门。
(七)原络选穴
某一脏腑病变,可选其相应原穴及络穴,原穴主治其所属脏腑病变,络穴可主治相互表里之脏和腑病。如肾虚腰痛可选肾之原穴太溪。手太阴肺之络穴列缺既可治肺之病变咳喘,又可治大肠热结腑气不通。
(八)辨证选穴
气虚证可选用膻中、气海、脾俞、中脘、足三里以益气;血虚证可选血海、膈俞、脾俞、足三里以养血;阴虚证可用太溪、复溜、三阴交、照海以养阴;阳虚证可用命门、气海、关元、三焦俞以温阳;痰浊证可用脾俞、肺俞、丰隆、太渊以祛痰;瘀血证可用膈俞、血海以活血;表证不解可用风门、列缺、大椎、风池以解表;里热不去可用合谷、曲池、风池、大椎以泻热;肝阳上亢可用太冲、行间、照海以平肝潜阳。
(九)子母补泻
十二正经的五输穴均可按五行进行分类。《难经六十九难》指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如肝属木,木之母为水,木之子为火。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中,属于水者为其合穴曲泉,属于火者为其荥穴行间,为此,治疗肝之虚证当用曲泉,治疗其实证宜选行间。以此类推,治心之实证用神门,虚证用少冲;肺之实证用尺泽,虚证用太渊;脾之实证用间使,虚证用劳宫;肾之实证用涌泉,虚证用复溜。
2019-08-05
选穴原则是针灸推拿处方选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辩证选穴和对症选穴,四者在运用时可分可合。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是针对病变部位而确定腧穴的选穴原则,辩证选穴和对症选穴是针对疾病表现出的症候或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
近部选穴:是指选取病变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又称“局部选穴”。
远部选穴:是指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距病位较远的部位选取腧穴,又称“远端选穴”。
辩证选穴:是指根据疾病的症候特点,针对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的方法。
对症选穴:是指针对疾病的某些突出症状而选取腧穴的方法,是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推拿处方中的具体运用,又称“经验选穴”。
配穴方法是选穴原则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病症需要,选择具有相辅相成、协同作用的若干腧穴进行配伍应用的方法。临床常用的配穴方法总体可归纳为按部配穴和按经配穴两大类。2021-08-18
mcxzy 阅读 49 次 更新于 2024-10-05 21:03: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