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针刺法水针法

水针法 
  
  又称穴位注射,是将水剂药物注入穴位,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将针刺和药物结合起来,利用穴位的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
  ① 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很广,临床常用于关节痛、胃痛、高热、小儿麻痹后遗症、慢性鼻炎、斑秃等。
  ② 用物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备药、注射器(套)、消毒液、棉签、棉球。

  常用药物和剂量
  常用药物:凡肌内注射用的药物,均可供穴位注射法用。常用的中药注射液有:复方丹参、川芎、柴胡等。西药有:维生素b1、维生素c、0.25%~2%盐酸普鲁卡因、阿托品、利血平等。
  注射剂量: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耳穴:0.1ml,头面部:0.3ml~0.5ml,四肢部:1ml~2ml,胸背部:0.5ml~1ml,腰臀部:2ml~5ml或5%~10%葡萄糖液10ml~20ml。
  疗程:急症患者1~2次/日,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6~10次为一个疗程。反应强烈者,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每个疗程间可休息3~5日。

  操作程序
  ① 洗手、戴口罩,按医嘱准备药液。
  ② 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③ 根据病情选穴、选择 ,暴露局部皮肤。
  ④ 再次核对,确定注射穴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
  ⑤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提供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产生得气感应后,如无回血,推注药物。
  ⑥ 推注药液时,急性病、体强者可用较强刺激,推液可快;慢性病、体弱者宜用较轻刺激,推液可慢;一般疾病,可用中等刺激,推液也以中等速度。如所用药液较多时,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2023-02-11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6:10: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常用药物:凡肌内注射用的药物,均可供穴位注射法用。常用的中药注射液有:复方丹参、川芎、柴胡等。西药有:维生素B1、维生素C、0.25%~2%盐酸普鲁卡因、阿托品、利血平等。注射剂量: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耳穴:0.1ml,头面部:0.3ml~0.5ml,四肢部:1ml~2ml,胸背部:0.5ml~1ml,腰臀部:2...

  • 耳针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等)刺激耳穴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耳穴分布及适应范围 ① 耳穴的分布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区域,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电特异性改变和...

  • 操作方法 ① 颗粒式皮内针 或称麦粒型,一般长1cm,针柄形似麦粒,用镊子挟住针柄,对准腧穴,沿皮下横向刺入,针身可刺入0.5~0.8cm,针柄留于皮外,然后用胶布顺着针身进入的方向粘贴牢固。② 揿钉式皮内针 或称图钉型,长约0.2cm~0.3cm,针柄呈环行,针身与针柄垂直。使用时用镊子...

  • ◆ 循经叩刺 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 穴位叩刺 是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临床常用的是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 局...

  • 针刺法是用中医传统的毫针刺法、三棱针、梅花针、皮内针、水针等方法进行治疗的方法。它是根据经络学说理论对人体一定穴位进行针刺,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作用。临床护理常用于止痛、调理脾胃、解除尿闭、降低高热等。常用的方法有毫针刺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和水针法。 毫针...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